“山水經行”團隊調研:聚焦“兩山”轉化,探尋生態發展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5-04-14 閱讀: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關鍵節點,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時代發展的核心議題之一。“山水經行”團隊,積極投身于相關研究,深入探索“兩山”轉化、山水工程實施現狀以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情況,致力于為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提供創新思路與實踐指導。
“兩山”轉化理念自誕生以來,深刻影響著我國的發展軌跡。它不僅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更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有機融合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國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有效推動“兩山”轉化,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山水工程作為“兩山”理念從理論邁向實踐的關鍵制度載體,在全國范圍內有序推進。該工程以“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引領,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要素,開展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
“山水經行”團隊為深入了解實際情況,采用了“大數據挖掘+田野調查”的創新研究方法。在大數據挖掘方面,團隊精心篩選109個山水工程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構建全國尺度案例庫。借助Python爬蟲技術,廣泛采集多渠道數據,涵蓋政策文件、學術論文、媒體報道等。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數據進行清洗、分析,通過BERT模型和LDA主題模型挖掘文本語義和主題,還將案例數據與GIS地理信息系統關聯,實現區域治理熱點的可視化呈現,為研究提供宏觀視角的數據支持。
在田野調查中,團隊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選取浙、贛、皖、豫、蘇、黔6省21個山水工程項目。通過預調研優化調研方案后,借助問卷星發放線上問卷,累計完成973份問卷,經篩選得到916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94.13%。同時,采用分層抽樣法,對不同項目地區的政府部門、企業和居民代表開展半結構化深度訪談,深入挖掘微觀實踐機制。
調研結果顯示,山水工程在多個方面成效顯著。生態層面,大規模的生態修復舉措使得植被覆蓋增加、空氣質量改善、生物多樣性提升,為生態系統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領域,生態修復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了生態關聯產業的發展,旅游業收入占比顯著提高,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同時也帶動了就業,增加了居民收入。在公眾認知方面,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公眾對“兩山”理念的認同感不斷增強,參與生態保護相關活動的意愿明顯提升。
“山水經行”團隊的研究成果為“兩山”轉化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持和實踐經驗總結。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研究,不斷探索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作者:“山水經行”團隊 來源:“山水經行”團隊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