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天文知識,激發公眾對宇宙探索的熱情,7月24日,中國礦業大學披星戴夢暑期實踐團精心策劃并于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青年志愿服務隊
開展了一場集理論授課、實驗操作、望遠鏡體驗與互動調研于一體的天文科普實踐活動,為參與者搭建起通往宇宙奧秘的橋梁。
理論開篇:氣球與宇宙,解碼哈勃定律

活動伊始,實踐團以“氣球與宇宙、哈勃定律”為主題開啟理論授課。成員們深知,深奧的宇宙學理論若照本宣科,極易讓聽眾望而卻步。于是,他們化繁為簡,用生活中常見的氣球模擬宇宙,將一個個標記點比作宇宙中的星系。隨著氣球緩緩膨脹,標記點相互遠離的畫面,直觀呈現出宇宙膨脹的宏大圖景,巧妙闡釋哈勃定律的核心邏輯——星系退行速度與距離成正比。
講解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結合公式推導與實例分析,從宇宙大爆炸理論溯源,逐步拆解哈勃定律對理解宇宙演化的關鍵意義。為深化理解,理論授課后緊跟趣味實驗環節。參與者分組協作,在氣球表面粘貼標記點、測量間距、記錄數據。動手操作中,抽象的宇宙學理論變得可觸可感。
實操進階:望遠鏡觀測,觸摸星空真實

理論奠基后,實踐團轉入望遠鏡安裝與觀測教學環節,這是將天文知識從“紙面”推向“星空”的關鍵一步。實踐團成員提前調試設備,組裝望遠鏡部件,細致講解目操作要點。真實的觀測體驗,讓參與者切實感受到天文觀測的魅力,也打破了“望遠鏡操作復雜”的刻板印象,望遠鏡變成了人人能上手的‘星空窗口’,這是最生動的天文課。”
溫情收尾:明信片寄語與調研,傳遞天文溫度
活動尾聲,實踐團發起明信片創作與天文認知調研,為科普活動注入人文溫情。明信片書寫區,參與者們執筆抒懷,或寫下對宇宙的浪漫暢想;或傾訴對宇宙的疑問 ;或記錄活動感悟 。這些寄語,是公眾與宇宙對話的心聲,也成為實踐團珍藏的“天文共鳴”。調研不是冰冷的數據收集,而是傾聽公眾對天文的渴望,這樣我們未來的科普才能更‘對味’。”

此次實踐活動,中國礦業大學披星戴夢暑期實踐團以“理論授課—實驗操作—觀測體驗—互動調研”的完整鏈條,構建起沉浸式天文科普場景。從拆解宇宙學理論的晦澀壁壘,到讓公眾親手觸摸星空;從激發對宇宙的科學好奇,到傾聽大眾的天文心聲,實踐團以高校青年的擔當,將天文科普落到實處。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播,更是一場科學溫度的傳遞,彰顯著高校服務社會、點亮公眾科學視野的使命。未來,披星戴夢實踐團將繼續以實踐為翼,在天文科普的征途上持續翱翔,讓更多人看見宇宙的璀璨星光,也看見科學探索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