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山東理工大學魯泰紡織服裝學院“織夢山東,絲旅新生”社會實踐團前往淄博周村絲綢博物館及絲綢老街,開展以探究山東絲綢產業歷史底蘊與發展現狀、探索傳統技藝與現代產業融合創新路徑為主題的專題調研活動。

在周村絲綢博物館,講解員為實踐團成員系統闡釋了山東絲綢從原料、繅絲、織造到印染成品的完整工藝鏈條,詳細介紹了絲綢十四大類等專業知識,并展示了豐富的館藏展品及市場流通成品。成員們深刻感悟到絲綢作為中華文明瑰寶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同時重點了解了周村在歷史上作為北方絲綢商貿重鎮的興衰變遷與重要地位。

調研期間,實踐團成員通過實地參觀、與館內專家及老街商戶深入交流訪談、細致的市場觀察分析等方式,聚焦“山東絲綢產業的傳承、創新與未來發展”核心課題,開展詳實的調研學習。成員們深入了解當前絲綢產業在品牌建設、技藝傳承、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收集大量一手資料。

基于本次調研的所見所聞所學,實踐團成員結合專業知識積極思考,初步形成《周村絲綢產業現狀調研筆記》及《文旅融合發展觀察報告》。在調研總結中,成員們創新性地構思了助力產業振興的“三重驅動”融合路徑:一是構建“地域+企業+產品”三級聯動的品牌體系,深挖并活化“齊紈魯縞”文化價值;二是探索建立“教育傳承+數字保護+技術創新”的活態傳承網絡,如推動校企共建技藝傳承中心、開發“云織坊”數字化教學展示平臺;三是構想“一軸(絲綢文化體驗軸)兩翼(文創體驗區、數字藝術區)三圈(文化博覽圈、夜間消費圈、鄉村聯動圈)”的文旅空間布局藍圖,以期提升游客沉浸式體驗與文旅消費潛力。

此次周村之行,讓實踐團成員對源遠流長的絲綢文化和精湛的傳統技藝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認識。通過科學調研和積極思考,團隊嘗試為山東絲綢產業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貢獻青年視角的智慧,期望調研成果能為擦亮山東絲綢“金名片”、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與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