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傳承弘揚兵團精神、胡楊精神、老兵精神,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度,2024年7月8日,石河子大學學生會黨史學習教育社會實踐服務團來到了圖木舒克市的新疆屯墾歷史博物館。
(一)屯墾戍邊是千古良策 “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廢,屯墾戍邊自古以來就是治理邊疆的千古良策。”今圖木舒克地區在唐代被叫作郁頭州,這一時期,屯墾事業蓬勃發展,為唐朝鞏固西域廣袤疆域打下了堅實基石。唐朝政府推行屯田戍邊之策,不僅設立了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以加強軍事防御,更將屯田興墾視為治理西域的根本國策,推動了地區農業、手工業與工商業的繁榮發展。
圖為團隊成員了解圖木舒克地區屯墾戍邊歷史(徐志成 攝)
(二)圖木舒克迎來歷史新篇 “生在井岡山,長在南泥灣,轉戰數萬里,屯墾在天山。”20世紀50年代,10多萬將士脫下軍裝,在荒原戈壁上開展的墾荒造田、大型水利的自給性生產建設。在1950春天的一個早晨,圖木舒克草湖鎮的屯墾戰士們在沉睡已久的大地上進行首次耕作。晨光下堅毅的身影肩披繩索、低首弓身,豆大的汗珠不掩建設熱情,古老的木犁煥發希望生機。于是這張彰顯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無私奉獻,屯墾戰士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照片浸潤著汗水與希望,就留在了新疆屯墾歷史博物館里。
圖為屯墾戰士們首次在圖木舒克草湖鎮進行耕作(周凱樂 攝)
(三)一生只做一件事 70年來,兵團人始終秉持著為民辦好事、不與民爭利的原則,用青春和熱血唱響了一曲曲建設祖國、鞏固邊疆的壯歌。當講解員說到圖木舒克的建設歷史時,欽佩與敬仰在我們的心底油然而生:"一令如山,終生踐行。"屯墾戍邊戰士們毅然決然地將青春獻給了這片貧瘠荒涼卻又孕育希望的熱土,用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詮釋了“扎根新疆,熱愛新疆,屯墾戍邊”的老兵精神。
圖為團隊成員訪談屯墾歷史博物館講解員(王好乾 攝)
“戍邊歲月,黨史銘記,老兵精神,永不褪色。”老兵精神不僅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中的光輝篇章,更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新時代青年人責任在肩、使命如磐,更應銘記并傳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用青春和熱血去繪制美麗中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文字:張冰凝 張傲唯 陳晶晶
圖片:徐志成 周凱樂 王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