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包裝袋上藏著哪些“安全密碼”嗎?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該如何維權呢?7月16日,山東大學青鸞實踐團來到濟南萊蕪都市花園社區,共計40余人一起解鎖“食品安全秘籍”!
實踐背景
青鸞實踐團走訪青島多處地標,包括小魚山、信號山及藍谷人才公園,與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游客進行廣泛的交流與探討。調研結果顯示,部分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相關生物常識的了解尚顯淺薄,對消費者維權的認識也亟需加強。基于這一調研結果,團隊成員更加堅定了深化公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推廣維權理念的決心。為此,青鸞實踐團成員精心籌備,計劃在山東的多個城市開展一系列線下宣講活動,以期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食品安全觀念。
考慮到青島、濟南等地區的社區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較高,但相關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當地深入推廣食品安全和維權知識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為了讓民眾了解食品安全背后的生物學原理,增強辨別能力,熟悉維權途徑,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青鸞實踐團于7月16日前往濟南萊蕪都市花園社區,面向社區學生與工作人員這一關鍵群體展開宣講活動,共計40余人參與,宣講主題為“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常識與消費者維權”。
走進宣講
亮點一:化“抽象”為“靈動” 宣講伊始,青鸞實踐團成員運用一系列生動有趣的圖例為社區孩子們介紹垃圾食品、三無食品和十大健康食品等概念,并通過手中的食品樣品講述了包裝袋上的秘密,將抽象的安全知識轉化為靈活運用的生活技能!
亮點二:以“例”為鑒知危險 隨后,成員們為社區學生和工作人員講解食品安全問題所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以具體的案例,描繪食品安全問題所帶來的后果:沙門氏菌污染導致的上吐下瀉、黃曲霉毒素引發的癌癥風險、農藥殘留造成的肝腎功能損傷等。深入淺出地分析食品安全問題的潛在威脅,以及在健康防護和日常飲食安全中容易忽略的方面。
亮點三:法律里的食品安全 為增強學生的維權意識,成員們還介紹了《食品安全法》這一我國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闡述了法律對食品添加劑的規范使用、生產經營的基本要求、違法添加物的嚴格禁止等核心規定與標準。
亮點四:讓“安全”走進生活 為了讓宣講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宣講團還特別設置了互動環節。結合日常生活情景,如購買食品、烹飪食品、儲存食品,通過“提問+總結”的形式為學生歸納出食品安全衛生七要素,希望學生今后選擇新鮮事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維護舌尖上的安全。
實踐意義
意識的喚醒 本次宣講活動超越了單純的知識普及,是一場健康意識與維權能力的雙重賦能。它不僅是對“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常識與消費者維權”的深度解讀,更是對居民健康生活的真誠守護,旨在喚醒社區每一位居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與主動維權的意識。
習慣的播種 此次宣講活動像一股清泉,悄然滲透到社區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推動了健康生活方式與維權觀念的普及。它促使居民重新審視日常飲食中的潛在風險,反思消費行為中的維權疏忽。在這場認知升級中,食品安全知識不再是抽象概念,依法維權不再是遙遠流程,而是逐漸成為居民生活中的自覺習慣,共同為構建安全、健康的社區環境注入持久動力!
內容源自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鸞”赴豫魯贛等地實踐團
文字|李屹佳
編輯|鄒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