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春風拂柳”實踐團:鄉村振興,文化鑄魂
作者:李士超 劉國宸 林曉雪
山東理工大學“春風拂柳”實踐團于7月19日來到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鎮洼子村進行村間走訪,并詳細了解其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創新實踐。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當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使命在肩,老百姓的“錢袋子”富起來了,“腦瓜子”也要富起來。發展鄉村文化不僅能確保鄉村群眾脫貧不返貧,更能為鄉村的全面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洼子村基層干部應重視文化的力量,以文化鑄魂促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民交流了解村里文化開展情況
鄉村振興,文化鑄魂。洼子村以持續開展鄉村文明行動為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脫貧攻堅后,鄉村的產業興旺、農民的收入提高、村落的環境改善,在物質文明方面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洼子村基層干部并沒有忽視精神文明建設。據了解,道德講堂、學講堂、科學講堂等各類文化宣傳陣地在鄉村紛紛開啟,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等各類鄉賢代表在鄉村紛紛涌現,“最美家庭”“最美青年”“最美婆婆”等各類文明創建活動紛紛開展,為新時代鄉村文明行動提供樣板。
圖為實踐團成員詢問村民洼子村特色文化
中華文明起源于農耕文明,農耕文明厚植于鄉土文明。在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今天,洼子村黨支部委員會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地打造民俗特色,保護性開發文化遺產,讓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既能塑形,也能鑄魂。
人民需要文藝,文藝需要人民,文藝要熱愛人民。洼子村基層干部推動城鎮文化服務向農村延伸,使更多資源向農村和農民傾斜,持續推進文化下鄉工程,并強化文化惠民項目與鄉村群眾的文化需求對接,不僅要加強文化載體和文化產品這些硬件建設,還要加強人才隊伍和服務水平這些軟件建設,讓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
圖為村民向實踐團成員介紹文化設施建設
通過走訪了解,實踐團成員明白文化振興不僅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成效,更決定著村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唯有持續開展鄉村文明行動、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強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才能做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