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探尋誠信文化,感悟立身之本
作者:范章悅 李春蕾 林玉棟
為深入挖掘鄉村誠信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7月19日,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在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鎮洼子村誠信文化街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活動,實踐團成員以參觀誠信文化街為途徑,系統調研洼子村文化建設情況。過程中,一面題寫“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必衰,國無信則危”的文化墻率先進入考察視野。實踐團成員在文化墻前駐足研讀,就誠信理念在個人成長、企業發展及國家治理層面的重要價值形成深刻認知。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文化墻
沿文化街行進,實踐團成員對墻上的誠信主題內容展開重點考察。其中,“誠實,人生命脈,立身之本;信用,難得易失,千金不換”等內容,以簡潔凝練的表述,深刻闡釋誠信對個體生命的關鍵意義。針對其核心內涵,實踐團成員進行深入交流研討。
圖為實踐團成員閱讀誠信文化街內容
在展示古代誠信典故的文化墻區域,實踐團成員同步開展實地考察,逐一查閱墻上的圖文資料。各種歷史典故以圖文結合的形式,為成員理解誠信理念的歷史傳承提供具象化依據。針對歷史典故所承載的誠信內涵,實踐團成員展開現場研討,形成對誠信文化歷史脈絡的直觀認知。
圖為實踐團成員觀看文化圈圖文介紹
考察期間,實踐團成員與當地村民展開定向訪談。村民詳細介紹洼子村近年來在誠信建設領域的具體舉措及實際成效,包括開展誠信家庭評選、建立村民誠信檔案等工作。通過訪談,實踐團成員系統掌握該村以活動為載體營造誠信氛圍的實踐路徑,了解到相關舉措在促進村民關系和諧、推動村級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圖為實踐團成員于成員進行交流
誠信文化街兼具誠信文化傳播功能與鄉村景觀建設價值。文化墻在設計中融入當地特色元素,與周邊環境形成有機呼應,美化提升鄉村環境,使村民持續接受誠信文化的熏陶。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稱新文化街標志性建筑
此次活動,為實踐團深化資助育人理念提供鮮活樣本。誠信作為個體立身之基,與資助育人中“培養受助者誠信品格、強化責任擔當”的核心目標高度契合。實踐團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把鄉村誠信建設的實踐經驗轉化為推動資助育人工作的具體路徑,在完善資助體系的同時,更注重通過誠信教育筑牢受助群體的精神根基,助力其在成長過程中兼顧物質收獲與品格塑造,實現資助與育人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