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風輕撫著象山縣高塘島的校園,高塘學校的教室里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假日學校的第五天,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滴水行動"海韻文耕小分隊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四堂別具特色的海洋主題課程。這些課程以科學啟蒙、文學熏陶、視聽體驗和藝術創作為主線,志愿者們用熱情與創意,帶領孩子們開啟了一場探索海洋奧秘的奇妙之旅。
微觀世界探奇——小小生態瓶里的大學問 一年級的教室變身奇妙的海洋實驗室。從“你家門口的池塘里藏著哪些小生命”這一親切提問開始,孩子們爭先恐后,“紅色的小魚!”、“還有會開花的荷花!”。童稚的語言喚醒了他們對身邊淡水資源最樸素的觀察。生態學的核心概念——環境、生產者、消費者等在情境中被巧妙植入。接著,孩子們化身小小設計師,拿起水彩筆在紙上描繪心中的“夢幻海底世界”:有的勾勒出五彩斑斕的珊瑚礁,穿梭其間的熱帶魚群;有的設計出沉船秘境,環繞著好奇的深海生物。最高潮當屬“制作小小生態瓶”。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將砂石鋪底、栽種水草、注入清水,最后放入小球藻。一個個透明的瓶中世界凝聚了他們的觀察、設計與期待。生態意識,在這親手構建的微型世界中生根發芽。
文學海洋漫游——在經典中尋找勇氣與智慧 二年級課堂則沉浸在文學的碧波之中。首先開啟的是一場“海洋故事分享會”。孩子們落落大方地走上臺前,講述自己讀過的關于海洋的書籍片段與神話傳說。在團隊成員的帶領下,學生們繼續走進經典作品的世界!独先伺c!分心俏粓皂g不屈的老漁夫圣地亞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的經典名言,在童聲演繹中被賦予了可觸摸的力量。緊接著,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帶領孩子們潛入瑰麗的想象深淵。孩子們合作表演了尼摩船長帶領船員探索海底森林的片段,用夸張的動作和好奇的眼神詮釋著探險的驚奇與對未知的向往。課堂的尾聲,創造力如浪花般噴涌。“創編海洋故事”環節中,孩子們天馬行空,編織出一個又一個充滿童趣與溫情的海底奇遇記。文學,不再是紙上的鉛字,而是成為了滋養善良、勇敢與想象力的精神海洋。
藍色星球奇觀------紀錄片里的生態啟示 精心準備的視聽課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全球真實海洋生命的巨幕。放映前,志愿者為每個孩子分發了關于影片核心知識點的清單式問題引導。如“紀錄片中提到海洋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你在紀錄片中看到最大的海洋生物是什么?”孩子們帶著問題,懷揣著好奇與探索任務,瞬間沉浸進BBC《藍色星球》所展現的令人窒息的壯美與脆弱。當影片結束燈光亮起,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手中的問題清單,積極踴躍地與伙伴、志愿者交流自己的發現與感悟。紀錄片提供的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最直觀的生命教育和生態警醒。那些真實的生存、共生與掙扎的畫面,遠比單純的說教更能激發他們理解、尊重、保護海洋生命的深層情感。
創意拼貼詩會------用藝術表達海洋之愛
最后的藝術課程,轉向詩意的沉淀與創造力的迸發。志愿者以古老而充滿想象力的象山傳說故事“為什么魚沒有腳”為引子,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顒拥母叱“拼貼詩創作”隨之展開。提前精心準備的素材鋪陳開來,教室里只剩下窸窣的裁剪聲和認真的粘貼聲。一雙雙小手在卡紙上精心布局,“他的悲傷成了星星”“小狗喜歡影子”孩子們的表達童真中充滿了思考的力量。
尾聲:藍色的種子,未來的希望 海風輕拂,夕陽為高塘島披上金色的外衣。志愿者們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的海洋夢想,正如潮水般生生不息。這些關于探索、保護與熱愛的種子,終將在未來綻放出守護蔚藍的力量。當孩子們揮手告別時,眼中閃爍的光芒讓我們相信:今日的童心啟蒙,必將成就明天的藍色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