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意漸濃,在這個特別的暑假里,為了響應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一支來自東莞城市學院,由10名大學生組成的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送教下鄉”助學支教隊,于7月14日,來到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泰美鎮,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的多元形式,全方位開展“泰美鎮教育水平情況調查”活動,旨在深入了解當地教育現狀,為鄉村教育發展出謀劃策,助力泰美鎮教育邁向新的臺階。
為精準調研奠基:問卷設計與準備工作啟動
為確保調研覆蓋面與數據科學性,團隊前期精心設計了針對不同群體的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學校師資、教學設施、教育普及率、教育主要挑戰等多個方面,為了盡可能多的獲得數據,團隊制作了線上線下兩種問卷,一方面通過當地政府的網絡渠道將線上問卷發出,一方面團隊成員進行分組,帶著線下問卷進行走訪調研,避免了部分老年人因為不擅長使用電子設備而無法參與調研的情況,確保調研對象數據的多樣性。
深入一線聽民意:調研走訪活動扎實推進
7月15日,突擊隊成員開始進行走訪調研,兵分多路深入博羅縣城鄉社區,通過我問你答的形式與居民面對面交流。調研中,“教師頻繁更替”成為師生和家長反映最集中的問題之一。在鄉村社區走訪時,一位媽媽無奈說道,老師換得勤,剛適應一個老師的講課方式,又要重新磨合,學習勁頭都受影響了。師資流動頻繁導致的教學連貫性不足,已成為影響學生適應能力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課外輔導費用高也讓不少家庭倍感壓力。調研數據顯示,近五成家庭認為“課外輔導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過高”,部分家長呼吁學校能加強課內教學效率,減少學生對校外補習的依賴。此外,校園活動單一、特色課程不足也成為調研中的突出反饋。不少家長在訪談中表示期待學校能多些興趣班、研學活動。
同時,線上問卷通過當地團委向當地工作人員、學生家長及社區居民廣泛發放,累計回收有效問卷100余份,為分析縣域教育整體情況奠定了數據基礎。
“泰美鎮教育水平情況調查”調研結果
線下調研數據顯示,影響教育發展的因素中,經濟狀況居首,其次為社會文化、政策支持和家庭環境,明確了發力重點。但相關數據也顯示出了當地教育活動社會參與度不足,70%受訪者表示未參與過當地教育相關活動或項目,這提示政府需擴大社會群眾參與渠道,構建政府、家庭、社會協同發力的教育生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線上問卷數據顯示,當地教育普及工作成效初顯。超七成受訪者對教育普及率給予積極評價,其中41.43%認為“較高”,34.29%認為“一般”,反映基礎普及工作得到認可。
調研同時暴露發展痛點線上線下兩份,泰美鎮教育面臨的核心挑戰集中在經濟壓力、家庭責任分擔不均及教育機會不平等。在對政府的期待上,多數受訪者將“提供資金支持”和“改善教育資源”列為首要訴求,凸顯出對硬件提升和經費保障的迫切需求。
此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調研模式,既保證了數據的廣度,又挖掘了基層的深度,讓“三下鄉”活動真正成為連接教育需求與發展建議的橋梁,為推動博羅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