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長安大學“弘揚‘兩路’精神・賡續紅色基因”暑期社會實踐隊先后前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與青海省博物館,深入體悟“兩路”精神的時代內涵與紅色基因的傳承密碼。

圖為實踐隊員于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前合影
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以“西路軍精神永垂不朽”為主題,從革命星火、輝煌歲月、浴血祁連、鐵骨錚錚、多方營救、再立新功六個單元系統展現了西路軍戰士們為民族解放事業浴血奮戰于河湟的光輝歷史。實踐隊員們在展廳內駐足凝視,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武器、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記載,還原了西路軍在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和敵眾我寡的嚴峻形勢下,堅守革命信仰、浴血奮戰的悲壯歷程。

圖為實踐隊員在館內參觀
通過聆聽講解員對西路軍征戰歷史的詳細解讀,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紅色基因的傳承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新時代奮斗精神的激勵——正如當年西路軍在絕境中開辟道路,如今的建設者們也在雪域高原上續寫著“兩路”精神的新篇章。

圖為實踐隊員于青海省博物館前合影
隨后,實踐隊來到青海省博物館,博物館從多維度展現了青海地區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傳承。在“青海歷史文物展”中,隊員們沿著歷史脈絡回溯,從遠古時期青海先民的生產生活器具,到絲綢之路青海道上見證商貿往來的文物,深切感受到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區域。
在“紅旗漫卷西風——青海革命文物展”專區,隊員們重點了解了青海地區在革命、建設時期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青藏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設中,各族建設者們克服高寒缺氧、地質復雜等困難,創造的人間奇跡。

圖為“紅旗漫卷西風——青海革命文物展”專區
在眾多的建設者中,慕生忠將軍的事跡尤為突出。他帶領的筑路隊伍,在財力匱乏、技術短缺、自然環境極為惡劣的情況下,齊心協力征服重重天險,歷時7個月零4天,在“生命禁區”修通了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天路。
隊員們站在展柜前,仔細端詳著當年筑路工具、文件資料,深刻領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館內青藏公路部分
此次參觀活動,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青藏高原地區政治、文化和氣候地質環境等的復雜性,深感多民族國家統一的來之不易和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偉大精神。作為新時代青年,更應在交通強國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傳承紅色基因,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干勁,展現青年的使命擔當。
供圖:馬靖幸
供稿:蔡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