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宜昌市秭歸縣楊林橋鎮楊林橋小學“七彩假期”愛心托管班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課程。課程由云蹊公益隊志愿者、法學2303班李至和主講,法學2302班張瑞璐擔任助教,旨在將抽象的法條變成看得見、演得出的場景,讓小朋友直觀理解 “規則”“責任”“公平” 的含義,從而樹立法律權威,增強守法意識。
“今天,我們開庭!”一聲清亮的法槌聲響起,課程正式開始。志愿者以去年爆火的電影《第二十條》為引,結合被譽為“改寫正當防衛認知的生死博弈”的“昆山龍哥案”,為同學們具體講解正當防衛的條文和含義,并拓展防衛過當等相關知識。同學們從中學會保護自己。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被引發。
“什么是模擬法庭呢?”模擬法庭是以真實的司法審判為參照,模擬審判某一案件的教學實踐活動。在模擬法庭里,同學們親自上陣,通過親身演繹,從法庭中不同身份不同角度,去思考法庭審判的意義和公平正義的價值。
在講到法庭組成人員中的辯護人時,志愿者拋出疑問:“為什么律師要給被控訴者辯護?”“因為這是律師的職業。”“為了減少冤假錯案。”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志愿者總結道:“這一制度的終極目標,是通過保障個體權利,維護整個社會的法治秩序。”為被指控者辯護,并非認同其行為,而是認同 “法律必須被正確適用”—— 無論是定罪還是量刑,都應經得起程序和證據的檢驗。
隨后,志愿者確定模擬法庭組成人員名單,本次模擬法庭以“張雷雷案”為原型進行適度改編。旨在用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識、增強規則意識與責任感、拉近與司法的距離。
隨著審判長手起錘落,模擬法庭正式拉開帷幕。書記員首先宣讀法庭紀律,在“全體起立”聲中,同學們從座位上站起,直面法律威嚴。本次模擬法庭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演繹,同學們身著法袍、檢察官制服、律師袍,個個身臨其境、各司其職,演繹鮮活生動、邏輯推理嚴謹,從宣布開庭、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最后陳述,到當庭宣判,各個環節緊密相扣,高度還原了嚴肅有序的庭審現場,同學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法治課”教育,切身感受到法律的莊重與威嚴。
大營的向蕓琦同學在模擬法庭中扮演審判長,她說:“感謝今天的活動,讓我過了一把當‘法官’的癮,切實感受到了法律的莊嚴肅穆,對刑事審判有了新認識。”
活動策劃者、法學2303班李至和同學說:“把模擬法庭帶到鄉村夏令營的課堂,一方面是想彌補鄉村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法學生,也想盡己所能為法治宣傳教育出一份力。”為此,他提前找到學院法學系教授楊瑞老師、謝菲老師進行學習了解。模擬法庭課程成功開展,受到同學們的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