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獻禮,古博千秋”社會實踐隊社會實踐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時間:2024-09-08 閱讀:
社會實踐先進事跡材料
社會是一所鍛煉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并有效的為社會服務,體現大大學生的自身價值。實踐中所做雖無大事,但從點滴做起,所獲亦非淺。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加強和改進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加強自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鍛煉于學校之外,同時響應省團委宜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校團委和院團委關于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青春獻禮,古博千秋”社會實踐隊進行了集結,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的特點,確定了本次暑期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和調研地點。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都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可她們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發揚不怕苦難不怕吃苦的精神,積極迎接挑戰,并最終完成了此次暑期實踐活動的既定目標。
在當今社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已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洛陽古墓博物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是響應國家關于加強青年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號召,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與志愿服務,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及實踐創新能力。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古代文明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自我成長與能力提升的寶貴機會。
洛陽,這座歷史悠久的古都,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更是無數古墓葬的集中地,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精髓。洛陽古墓博物館,作為展示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窗口,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歷史、服務社會的寶貴平臺。
在學院團委的精心組織下,洛陽古墓博物館調研實踐隊迅速集結,結合專業特色與博物館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活動計劃。小分隊成員們滿懷激情,克服炎炎夏日的酷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各項準備工作中。從資料收集、方案設計到物資準備,每一步都凝聚著隊員們的智慧與汗水。
炎炎夏日列日當頭。由于深知社會調查與實踐活動是當代大學生參與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分隊以豐富多彩的形式、特色明的主題為依托,以“知行結合,躬行實踐,服務社會,奉獻人生”為出發點,鼓勵莘莘學子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走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封閉式環境,真正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并在此基礎上做到有所思、有所感、有所為。
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志愿者以在博物館中志愿服務、采訪為重點和依托,服務博物館大眾教育事業。在洛陽古墓博物館的考察調研中,小分隊的成員們就博物館展陳設計思路采訪了楊主任、向游客發放紙質和電子問卷、在館中進行志愿服務等等。隊員們切身了解考古工作者工作條件之艱苦,工作環境之簡陋,工作任務之艱巨,面朝黃土背朝天,加深了對于我國考古工作開展現狀的認識,堅定了隊員們作為文物保護人對中國考古事業添磚加瓦的信心。通過與考古挖掘人們的交流,隊員們了解到考古并不是大眾心中簡單將文物挖出的過程,它的意義是揭示文物后面所隱藏的人類的行為與活動,進而提供研究古代人類及其生活的一手資料。因此,考古學科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考古學科每一步發展的背后,都凝聚著無數考古人的心血與汗水。這堅定了隊員要好好學習專業課,為中國考古事業貢獻出自己一份力的信心。
通過對游客參觀體驗的采訪,隊員們更加深入了解了洛陽古墓博物館有效利用數字化設備應用和展陳設計思路的優勢。全體隊員向博物館內游客發放了調查問卷。隊員們提前準備了紙質版和電子版問卷。紙質版是考慮到老年游客不習慣使用手機,電子版問卷則是更快更高效的統計大面積游客的看法。志愿者們采用了多點分散的方式發放問卷。隊員們發放了200份左右的問卷,并對所填寫的問卷進行了總結。驕陽似火,志愿者們一個個汗流浹背,但是隊員們沒有絲毫怨言,她們根據實際情況分為兩個小組進行調查,為撰寫調查報告取得第一手材料。這些充分體現出小分隊開展活動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各盡其能地特點。
在進行完調研活動后,小分隊全體成員在經過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同意后進行了志愿服務。先進行了簡單的志愿者服務培訓,館方人員詳細地講述了志愿活動的要點并被隊員們一一詳細記述。之后工作人員便將志愿者們領到相關崗位上,志愿者們便開始了豐富的志愿活動。活動內容為前臺導引、館內咨詢等等。通過為期1天的志愿活動,小分隊成員更加深刻了解了志愿活動意義、游客疑惑所在、盡自己最大努力回報了博物館所有協助調研活動開展的工作人員。
除此之外,還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多種新媒體方式將本次調研活動進行記錄并進行大眾宣傳。微信公眾號詳細地將調研的具體歷程展現,有助于瀏覽者全方位地了解洛陽古墓博物館的展陳方式,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璀璨歷程,提升大眾文明素養。而得益于短視頻模式的盛行,視頻號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吸引了大眾的目光,提升了大眾對于墓葬文化的興趣,使大眾對其有了更深入更多層次的了解,助力博物館的文化大眾化傳播。
實地考察與學術交流:小分隊成員在洛陽古墓博物館進行了為期數日的實地考察,參觀了不同朝代的墓葬展區,聆聽了博物館專家的精彩講解。通過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的專家交流,隊員們對古代墓葬制度、隨葬品文化及墓葬保護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為了解游客對博物館的滿意度及改進建議,小分隊設計了詳細的調查問卷,并在博物館內進行了廣泛發放。通過收集和分析問卷數據,隊員們不僅掌握了游客的參觀需求與反饋意見,還為博物館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新媒體宣傳與文化傳播: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小分隊對活動進行了全程記錄與宣傳。通過發布精美的圖文、短視頻等內容,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與點贊,有效擴大了洛陽古墓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
此次洛陽古墓博物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親身體驗了古代墓葬文化的魅力,更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通過實地考察、志愿服務、問卷調查及新媒體宣傳等環節,隊員們不僅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還學會了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同時,活動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如部分隊員在應對突發情況時缺乏經驗、團隊協作還需進一步加強等。這些都將成為隊員們未來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回味這次實踐活動心中也涌起許多思緒,很多的喜悅和滿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實踐活動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前期預備階段,是大學理論知識檢驗的試金石,是大學生成長成材的有效途徑。通過實踐活動,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提高了同學們的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用努力獲得了回報。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洛陽古墓博物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已圓滿結束,但它留給隊員們的思考與啟示卻是深遠的。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隊員們將繼續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勇于探索、敢于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季彥伶 來源:原創
社會實踐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