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再次召開了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會議召開僅一周后,習近平總書記便實地考察翠云廊,總書記這次考察的翠云廊,是劍門蜀道的一段。了解當地推進歷史文化傳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傳遞出的信號不言而喻:要傳承弘揚生態文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為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走過的路,加強當代大學生對于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2024年7月22日,“文化尋跡,油脈傳承”暑期社會實踐隊其中一支小隊從四川成都出發,前往廣元市翠云廊古蜀地對于當地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調研和實地考察。
在整個調研期間,小分隊采用了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對當地民眾關于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了解程度和滿意度進行調研。
2024年7月22日,小分隊到達四川省廣元市翠云廊古蜀地,對于景區游玩的民眾及周邊村民都展開了采訪,發放問卷并收集數據。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當地民眾對于翠云廊古蜀地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識不夠清晰,翠云廊景區甚至存在亂丟垃圾的現象。小分隊面對這種情況立即開展行動,一部分人對周邊民眾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另一部分人則投入到清理垃圾的行動中。
2024年7月23日,小分隊的同學針對此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開始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一部分同學通過圖片和視頻的的方式向當地民眾科普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一部分同學則利用一些小工具對于翠云廊道路兩旁的垃圾進行清理。
千百年來,樹蔭蔽著人,人敬奉著樹。翠云廊無聲訴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愿景追求,蘊含著中國人的生態智慧。
通過此次對于翠云廊古蜀地的調研,讓我們明白,了解當地推進歷史文化傳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傳遞出的信號不言而喻:要傳承弘揚生態文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投入到身邊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事務中去,利用我們的所學知識,幫助建設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文|張郁潔
圖|李欣玥、雷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