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新風尚,共筑中國夢
分類新風尚,共筑綠色夢
導語:江蘇師范大學“分投行動“垃圾分類志愿先鋒團在暑假期間在社區(qū)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分類新風尚,共筑綠色夢”主題宣傳活動為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養(yǎng)成垃圾分類習慣。7月10日,在社區(qū)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提高轄區(qū)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規(guī)范垃圾投放、收集、運輸?shù)拳h(huán)節(jié),倡導文明、健康、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
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參加,團隊人員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fā)放垃圾分類指南、現(xiàn)場講解等形式,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社區(qū)工作人員還在現(xiàn)場為居民發(fā)放宣傳單頁并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重點科普垃圾分類的背景、垃圾分類的意義和生活垃圾分類的常見誤區(qū)等知識。利用宣傳單頁上的分類垃圾桶,結合生活實際現(xiàn)場講解如何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居民對垃圾分類操作流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通過本次活動,使社區(qū)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得到了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社區(qū)將繼續(xù)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使綠色生活成為新的時尚,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nèi)祟悓ψ匀唤绲膭倮τ诿恳淮芜@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而最能體現(xiàn)這句話的地方就在我們?nèi)粘I畹睦铩R驗槲覀冋诒焕鼑?br /> 我國進行垃圾分類已經(jīng)有了20年之久,2019年的7月1日,《上海市及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這一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使得人們見面寒暄的話從“吃飯了嗎?”變成了“你是什么垃圾?”而在人們調侃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背后,是一場所有人都輸不起的戰(zhàn)爭。垃圾分類迫在眉睫,在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垃圾已經(jīng)悄然逼近,包圍起了整座城市⋯⋯在《垃圾圍城》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垃圾,那甚至有末日的既視感,被焚燒的垃圾一刻不停地向空氣排放有害氣體,即使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空氣的污濁。我國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通過強制垃圾分類等方法,倒逼全民環(huán)保觀念升級,已經(jīng)是大勢所趨。
垃圾分類有著很多好處,它是實現(xiàn)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基礎,是倡導低碳生活的必然需要,是提升整體文明水平的客觀需要。垃圾分類具有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三方面的效益。既能提高垃圾利用資源水平,又能減少垃圾處理量,達到回收可利用資源,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消耗的目的。
垃圾分類是保護環(huán)境,而保護環(huán)境的最后,是在保護我們自己。我們從出生之時就接受著自然的饋贈,她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當她千瘡百孔之時我們又能以什么繼續(xù)生存下去?“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雖然難以改善溫室效應,但我們可以采取就近原則,從身邊做起。蝴蝶的翅膀會引來大風,而我們做的這些好的方面的事,終會將我們推向更好的未來。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ǎng)以成”做好垃圾分類,共筑文明城市,將它融入生活、化為自覺行動,讓中國碧波蕩漾、草木長青,譜寫下“萬里江山恣意開”的生態(tài)化章!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xiāng)”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xiāng)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jié)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zhèn)云盤社區(qū),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