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新風尚,共筑中國夢
發布時間:2024-08-10 閱讀:
分類新風尚,共筑綠色夢
導語:江蘇師范大學“分投行動“垃圾分類志愿先鋒團在暑假期間在社區開展“垃圾分類”活動。
“分類新風尚,共筑綠色夢”主題宣傳活動為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增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7月10日,在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提高轄區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規范垃圾投放、收集、運輸等環節,倡導文明、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
活動吸引了眾多居民前來參加,團隊人員通過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垃圾分類指南、現場講解等形式,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參與意識。社區工作人員還在現場為居民發放宣傳單頁并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重點科普垃圾分類的背景、垃圾分類的意義和生活垃圾分類的常見誤區等知識。利用宣傳單頁上的分類垃圾桶,結合生活實際現場講解如何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投放,讓居民對垃圾分類操作流程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
通過本次活動,使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取得顯著成效。下一步,社區將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使綠色生活成為新的時尚,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恩格斯曾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會對我們進行報復“而最能體現這句話的地方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垃圾里。因為我們正在被垃圾包圍!
我國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有了20年之久,2019年的7月1日,《上海市及垃圾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這一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措施”,使得人們見面寒暄的話從“吃飯了嗎?”變成了“你是什么垃圾?”而在人們調侃上海人被垃圾分類“逼瘋”的背后,是一場所有人都輸不起的戰爭。垃圾分類迫在眉睫,在我們不曾注意的地方垃圾已經悄然逼近,包圍起了整座城市⋯⋯在《垃圾圍城》這部紀錄片中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垃圾,那甚至有末日的既視感,被焚燒的垃圾一刻不停地向空氣排放有害氣體,即使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空氣的污濁。我國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通過強制垃圾分類等方法,倒逼全民環保觀念升級,已經是大勢所趨。
垃圾分類有著很多好處,它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重要基礎,是倡導低碳生活的必然需要,是提升整體文明水平的客觀需要。垃圾分類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既能提高垃圾利用資源水平,又能減少垃圾處理量,達到回收可利用資源,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消耗的目的。
垃圾分類是保護環境,而保護環境的最后,是在保護我們自己。我們從出生之時就接受著自然的饋贈,她哺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當她千瘡百孔之時我們又能以什么繼續生存下去?“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我們雖然難以改善溫室效應,但我們可以采取就近原則,從身邊做起。蝴蝶的翅膀會引來大風,而我們做的這些好的方面的事,終會將我們推向更好的未來。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做好垃圾分類,共筑文明城市,將它融入生活、化為自覺行動,讓中國碧波蕩漾、草木長青,譜寫下“萬里江山恣意開”的生態化章!
作者:夏嶸 來源:大學生網報
社會實踐推薦
- 尊老敬老 奉獻愛心
-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敬老意識和社會實踐能力,“堿基互補”實踐團于2024年8月2日到8月6日期間
-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