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源遠流長|湖北醫藥學院水潤綠途社會實踐隊赴丹江口水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地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實際上是道出了生態環境狀況與文明發展興衰的直接關系。所以說,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為響應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7月9日,湖北醫藥學院“水潤綠途”社會實踐隊以勘測南水北調沿線區域環境保護情況為主線,赴湖北省丹江口市開展了南水北調水質檢測和環境保護活動。
檢測水庫水質,感受優秀水源
實踐隊去往的丹江口水庫,位于漢江中上游,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水域橫跨鄂、豫兩省,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中國重要的濕地保護區。丹江口水庫水質連續25年穩定在國家二類以上標準,水質保持優良。2014年12月12日開始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地區的北京、天津、河南、河北4個省市的20多座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產用水;顒赢斕欤瑘F隊成員勘測了丹江口水庫周邊環境,觀察到水庫周邊有許多樹木,植被覆蓋率較高,水質清澈,沒有明顯水土流失情況,隨后在當地取景拍攝。接著實踐隊參觀了周邊的一家以其作為水源地的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公司內,團隊成員傾聽了工作人員關于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的宣講,隨后跟隨工作人員來到水質檢測室,將丹江口水庫中取來的水樣與其他品牌的瓶裝水的pH值進行對比,觀察到丹江口水庫的水清澈透明,酸堿度適中,隊員們更直觀地感受到了該地水質的優越,同時下決心要為保護丹江口水庫的生態環境,維護這樣的水質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了解居民情況,親身參與環保
丹江口大壩始建于 1958 年,1973 年建成并開始發揮效益,庫區面積 1058.16 平方公里,寬處水面達 20 余公里,煙波浩渺,天水交融,無邊無際,被譽為“小太平洋”。在活動當天的下午,團隊成員繼續前行來到了丹江口的大壩公園,在周邊開展居民對于南水北調水源地的環境保護的了解及參與情況的問卷調查活動,并與他們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從而更好地了解對于南水北調水源地的生態保護的居民意識。隨后團隊成員沿著水庫下行,來到了江灘上,戴上一次性手套開始撿垃圾,引得路過的居民頻頻注目并且豎起了贊賞的大拇指。在經過隊員們的努力后,江灘上顯眼的白色垃圾都已經消失,江邊的風景顯得更加賞心悅目,強烈的滿足感也隨之涌上隊員們的心頭。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隊成員們對南水北調工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應當積極投身到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去。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他們希望能夠喚起更多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共同為保護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貢獻個人力量。
社會實踐推薦
- 青春助力金融 實踐綻放成長
- 為響應“青鳥計劃”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社會實踐中增長才干、服務社會,“返家鄉”實踐團成員于2025年7月14日—2025年8月8日來到山東
- 08-01
- 吳儂軟語傳鄉韻 親子巧語筑心橋
- 七月,流火的季節點燃青春的熱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于2025年7月25日踏入張家港市楊舍鎮云盤社區,開啟了
- 08-01
- 筆墨藍靛繪童真,非遺傳承綻新姿
- 盛夏的暑托班校園里,一場非遺與童真的邂逅正溫柔上演。2025年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者們帶著書法、藍印花布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