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涿州7月19日電(通訊員 宗思含)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暴力現象愈發嚴重,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網絡暴力給受害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侵害其權益。這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傷害,也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此背景下,探討如何構建網絡暴力層級救濟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2024年7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凈言”社會實踐隊在河北省涿州市開展采訪活動,對雙語學校小學宗老師進行采訪,了解教師對網絡暴力的一些看法。網絡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教育是每個人必經的一環,從義務教育到終生學習,它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更關乎社會的進步。而在網絡時代,無論什么年級的學生都會或多或少地接觸網絡,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因此,現在的課堂教育不僅需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教書育人,還需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自覺抵制不良信息——防止其受網絡的毒害。社會實踐隊成員結合前期會議研討和調查問卷研究,擬定好采訪提綱到老師家中進行采訪。采訪內容主要圍繞如果老師發現自己的學生發生了網絡暴力事件會如何去做;針對“凈言”社會實踐隊網絡暴力的救濟模式提出相關意見;指出小學生可能會存在的網絡暴力問題等等,希望能夠從教師視角看到網絡暴力救濟模式的新思路。宗老師指出,網絡暴力救濟主要針對事后救濟,但是事前防范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學校這一塊是必須抓住的:首先,學校應將網絡安全教育納入課程體系,讓學生了解網絡暴力的危害,學會保護自己;同時,重視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使他們自覺抵制網絡暴力。針對事后救濟問題,宗老師表示,當發現學生身處網絡暴力事件中時,無論該學生是處于施暴方還是受害方,都一定會認真對待,立刻找同學談心,并且及時與家長反映,注意雙向管理。學校層面能夠提供的,首先必然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會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他們應對任何傷害包括網絡暴力帶來的心理壓力,對于社會實踐隊隊員提供的一些心理療愈手段如藝術療愈等,宗老師表示認可并表示可以與學校方面再商討。采訪最后,宗老師表示非常期待和歡迎社會實踐隊的成員能夠走進校園,為學生開展文明上網等主題的宣講課,她相信,通過生動的講解、互動的體驗以及實際案例的分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網絡安全意識,培養法治思維,種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種子。網絡暴力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教育部門、家庭、學校和社會應攜手合作,從多個層面預防網絡暴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教育在預防和應對網絡暴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加強道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促進家校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應對網絡暴力的能力。讓網絡空間充滿陽光和溫暖,讓每一個網民都能享受到網絡帶來的美好,是“凈言”社會實踐隊的目標,我們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應對網絡暴力的工作格局,共同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