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為筆繪田園,農旅融合譜新篇
——經濟管理學院云蔬興邦青年行社會實踐隊探訪壽光蔬菜博覽會
為探尋“科技+農業+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對鄉村振興的賦能路徑,7月11日,煙臺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云蔬興邦青年行社會實踐隊走進壽光蔬菜博覽會,在展館講解員的引導下,深入考察智慧農業展示區與農旅融合體驗區。

7月11日,實踐隊成員在展館講解員的引導下,深入游覽了智慧農業展示區與農旅融合體驗區。作為以“科技賦能、文旅賦能”為雙引擎的現代農業示范窗口,壽光蔬菜博覽會將蔬菜種植技術與觀光體驗深度結合,既展現了農業生產的高效創新,又傳遞出鄉村文旅的獨特魅力。
首先,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隊走進展館,映入眼簾的是——像葡萄一樣成串生長的番茄,如綠色瀑布般垂落一樣的蛇瓜,整齊地生長在立體栽培架上的生菜,而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先進的智慧種植技術,依托精準滴灌與營養調控技術生長,讓“科技+農業”更加直觀展示,體現了科技農業的活力。

隨后,實踐隊成員踏入展館,這里集中展示著智慧農業的創新成果。現代溫室建筑以透明板材覆蓋,實現采光與溫控的精準調節,“智慧農業、溫室資材、水肥物聯”的標識凸顯了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的融合。館內的無土栽培區里,彩色甜椒根系浸于營養液中,電子屏實時更新生長數據;智能溫控系統通過調節光照、濕度,推動生菜高效增產;“植物工廠”借助LED光譜調控技術實現葉菜多層立體種植,產量遠超傳統模式,讓隊員們清晰看到精準農業的未來圖景。

最后,成員們發現,農旅融合的一大亮點就體現在“蔬菜藝術工坊”中。這里,農戶與藝術家跨界合作,用南瓜雕刻鄉村振興主題浮雕,用茄子、辣椒拼貼農耕畫卷,將農產品轉化為文化載體。隊員們觀察到,游客在觀賞打卡的同時,通過工作人員對背后種植技術的講解,加深了對農業科技的認知,形成“觀賞—學習—消費”的閉環,有效提升了蔬菜產業的附加值。

從智慧種植的精準高效,到農旅融合的創意轉化,壽光蔬菜博覽會生動詮釋了“科技讓農業更高效,文旅讓農業更有溫度”。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蔬菜產業的附加值,更讓鄉村振興有了可感可知的具體載體。
煙臺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云蔬興邦青年行社會實踐隊
2025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