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在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這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非遺文化之旅在當此展開。曲阜師范大學“薪火傳校史”實踐隊以“傳承茂腔文化,弘揚非遺精神”為主題,旨在讓更多人近距離感受高密茂腔的獨特魅力,傳承茂腔文化。
探歷史脈絡,溯茂腔淵源
茂腔,作為山東省高密市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以其曲調質樸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的特點,被譽為“膠東之花”,在2006年5月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古老藝術,承載著高密地區的風土人情,從田間地頭的民間說唱,逐步走到藝術舞臺,是當地百姓精神文化的鮮活體現。實踐隊員希望通過自己的講述,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熱愛茂腔的種子,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借年輕力量,續寫非遺傳承的嶄新篇章。
活動伊始,實踐隊員們通過精心制作的PPT,向孩子們介紹了茂腔的歷史淵源。茂腔起源于明代中葉的“姑娘腔”“肘鼓子”,是在民間說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礎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劇目及表演程式逐漸形成的。孩子們看到先輩們圍坐田間,以說唱講述生活,看著這藝術從質樸鄉野,一步步融入時代脈絡,見證茂腔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與演變,也讓這份文化傳承的火種,在孩童求知目光中悄然點亮。
圖為實踐隊員向小朋友們講述茂腔歷史陳冰供圖
賞視聽盛宴,品茂腔韻味
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茂腔的魅力,實踐隊員們播放了一段經典的茂腔曲目視頻。那質樸自然的曲調、委婉柔怨的唱腔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少孩子還跟著節奏輕輕搖擺身體。播放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表達自己對茂腔的喜愛和感受。孩子們說,茂腔的聲音像在講故事一樣。
在互動環節,實踐隊員們準備了一些簡單的茂腔唱段,教孩子們學唱。在實踐隊員們的鼓勵下,他們認真地跟著學起來。教室里回蕩著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除了學唱,實踐隊員們還教孩子們簡單的茂腔表演動作,孩子們學得有模有樣。為了加深孩子們對茂腔的理解,實踐隊員們更是邀請茂腔傳承人講述了許多茂腔經典劇目的故事,如《羅衫記》《盼兒記》等。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被劇中的情節和人物所打動。通過這些故事,孩子們不僅了解了茂腔的內容,還感受到了茂腔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情感。
圖為小朋友和實踐隊員跟隨老師學習茂腔 陳冰 供圖
活動結碩果,傳承添動力
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一位小朋友說:“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茂腔,今天聽了覺得很有意思,我以后還想再聽。”茂腔傳承人也表示,這樣的活動非常有意義,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能夠接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社區里的大人們也被活動感染。下班路過教室的上班族,被教室里傳來的婉轉唱腔吸引,駐足感慨原來身邊還有這么有韻味的傳統藝術;老人們聽聞茂腔故事,回憶起年輕時聽戲的情景,拉著實踐隊員講述過去村里唱茂腔的熱鬧場面,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常辦,讓老手藝重新熱鬧起來 。這些來自社區成人的反饋,讓實踐隊員意識到,茂腔傳承不僅能點亮孩子的文化視野,也能喚醒成年人的文化記憶,成為連接代際的文化紐帶。此次講述高密市非遺文化茂腔的活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它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茂腔,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為茂腔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為實踐隊員積極宣傳茂腔文化 陳冰 供圖
通過此次的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更加堅定了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的決心,爭取讓更多的人了解茂腔、愛上茂腔,讓這朵“膠東之花”開得更加絢爛,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綻放它獨特而又格外迷人的魅力。(通訊員 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