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8日共青團龍巖學院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委員會支教隊在龍巖市新羅區中城街道雙路亭社區開展為期2周的支教。目前,“紅領巾小學堂”暑期公益活動已順利落下帷幕。
開場“人際網”環節,一團毛線在空中劃出弧線,陌生的小手瞬間被織成一張會呼吸的網;緊接著,孩子們共執畫筆,為空白隊旗補上最亮眼的一筆,集體歸屬感頃刻上色。另外一堂課上,紅十字心理救援隊老師接棒,用“閉眼撕紙”破除“我以為你懂”的錯覺,再以“傳聲電報”讓誤差現場歸零。隨后的“專注力闖關”把舒爾特方格、反口令游戲串成歡樂賽道,笑聲中注意力悄悄升級。書香角最后化身“故事實驗室”,面具一戴,劇情接力,邏輯與腦洞齊飛。半天活動,孩子們交到新朋友、提升專注力,也為暑假添上一抹亮色。
“咔嚓、咔嚓”的剪紙聲與歡笑聲交織,“非遺手工課”開課了,一把剪刀、一方紅紙在孩子們指間翻飛,五分鐘不到,靈動的窗花便貼滿黑板;講臺另一側,支教隊員用5分鐘動畫講述永定土樓前世今生,隨后把彩色黏土分發到四人小組。孩子們揉、捏、壓、疊,老師穿梭俯身指導,半小時后,一座座掌心高的“客家城堡”整齊列隊,屋頂瓦楞清晰可見。帶隊老師表示:“讓模型代替課本,讓掌心成為土地,傳統就這樣長出新芽。”
7月14日至18日,烈日炙烤的訓練場上,30名小學生迎來了一場“五日淬火”——從歪歪扭扭到筆直成線,從松散嬉鬧到令行禁止。上午八點,他們在滾燙的水泥地上練立正,汗水順著額頭滴進衣領,卻沒人松開拳頭;抬手敬禮,指尖貼緊太陽穴的瞬間,稚嫩的小臉寫滿莊重。當仿真鋼槍壓上肩頭,原本搖晃的步伐竟一步比一步鏗鏘,眸子里躍動的光比陽光更熾烈。短短五天,嬌氣被汗水蒸發,留下的是并肩沖過障礙的吶喊,以及一聲聲清脆響亮的“到!”——這些,將成為他們奔赴下一段旅程的行囊。
時光匆匆,白駒過隙,“紅領巾小學堂”伴隨著老師最后一聲“下課!”結束了,支教老師們和孩子們告別,送上了離別時的祝福,愿他們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