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實習進入第四周,我的工作場景從案頭延伸到實地,在檔案梳理與現場勘查的結合中,逐漸理解了民生服務“知行合一”的深意。
實地走訪讓政策落地有了具象感知。走進重度殘疾人家庭時,看著行動不便的居民因如廁困難流露的窘迫,聽著他對扶手、電動晾衣架的期盼,我才真正明白“無障礙改造”的意義——前期勘查確認的每一項改造內容,都是為了讓生活多一份尊嚴。溝通中確定的3000-6000元預算,不再是報表上的數字,而是能點亮生活的希望。
檔案工作則為服務落地筑牢根基。整理社區辦公用房協議檔案時,每份文件標注的建設主體、用房面積等信息,實則是社區服務陣地的“骨架”。這些紙面數據,正是實地服務的“導航圖”。
而撰寫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提示函的經歷,更讓我體會到民生工作的平衡藝術 —— 既要客觀陳述情況確保專業性,又要字斟句酌傳遞關懷。這一周讓我深刻體會到:紙面數據是服務的依據,實地腳步是服務的延伸。民生事務辦的工作,就是用扎實的檔案筑牢基礎,用溫暖的腳步丈量需求,讓每一項政策都能真正走進群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