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威海市環翠區怡園街道濱州街社區活動室里掌聲陣陣,“救在身邊,安全一夏”主題宣講第二期——AED知識普及活動在此開展。30余名小學生圍坐在一起,在山東大學“博時急救”宣傳團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生動的“生命急救課”。
“大家知道嗎?當有人突然倒下,心臟驟停時,每延遲1分鐘使用AED,生存率就會下降7%-10%。”志愿者舉起一個橙色的AED模型,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通過動畫短片演示,形象解釋了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危害:“心臟就像一個泵,正常跳動才能輸送血液。一旦‘電路’亂了,泵就會罷工,而AED就是給心臟‘重啟’的神器。”
在互動問答環節,志愿者拋出問題:“成人AED電極片該貼在身體哪個位置呢?”孩子們紛紛舉手搶答。“我選A!左胸外側和右胸上方!”一個孩子舉著畫有電極片位置的示意圖喊道。志愿者笑著點頭,隨即邀請她在人體模型上貼模擬電極片,“貼的時候要撕掉保護膜,緊緊貼在皮膚上,不能有空隙哦。”
活動現場設置了情景模擬區。志愿者扮演“心臟驟停患者”,孩子們分組上前實踐:先判斷意識和呼吸,再大聲呼救,接著取出AED開機,按照語音提示粘貼電極片……“老師,AED說‘正在分析心律,請勿接觸患者’,我是不是要按住大家別碰他?”一個小男孩認真地問。志愿者豎起大拇指:“完全正確!這一步能保證分析結果準確。”
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夏季是意外高發期,孩子們的安全防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這樣的宣講,不僅讓孩子們認識了AED,更種下了‘急救從身邊做起’的種子。”活動最后,孩子們拿到了定制的“急救小衛士”證書,紛紛表示要把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我們也能幫上忙!”
此次活動將專業急救知識轉化為適合小學生的互動課程,用生動案例和實踐操作打破了傳統宣講的枯燥感,讓“黃金四分鐘”“生存鏈”等專業概念變得可知可學,為構建社區安全防護網注入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