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新部署,吹響了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奮進號角。為深入體悟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計劃的第二步“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2024年7月14日,伴隨著夏日的蟬鳴與稻香,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商貿與管理學院渝你“綦”行鄉村振興促進團來到重慶市綦江區丁山鎮觀佛村了解當地農業發展情況,在觀佛村張維書記的帶領下共同前往綦江區丁山鎮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進行實地走訪調研。
(圖為丁山鎮唐家壩水稻部分種植業。楊英供圖)
該實踐團在與觀佛村張維書記的對話中了解到,丁山鎮貫徹“一村一品”的理念來發展各村特色農業。觀佛村則以集體經濟水稻、蓮藕作為本村特色農業,同時村中還有養殖官田黑豬大戶,而官田黑豬是全鎮發展的集體經濟產業,對采用現代化大鵬飼養黑豬的個體戶或者農戶還會根據其搭建規模進行相應補貼,此舉措可有效提高養殖戶運用現代科技喂養黑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觀佛村張維書記指著面前的稻田說“這片稻田原先是轉租給私人的,先后種植了生姜、西瓜等農產品,但是由于農作障礙,最多兩年,便不能繼續種植了。我們為此也是很苦惱。”在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走訪中,實踐團成員了解到,觀佛村通過水稻和羊肚菌錯峰種植,來打破存在的農作障礙,實現連續種植,在不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時也促進了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實踐團成員看著眼前綠油油的稻田,也在為觀佛村即將迎來的收獲感動高興。
(圖為唐家壩水稻目前長勢。楊英供圖)
土地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資源,全國各地要系統推進搞活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觀佛村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寬農戶增收渠道,盤活農村“沉睡資源”。該村通過與山水農業機械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合作,發展現代化水稻種植業,打破傳統“耕、育、插、防、收”的種植形式,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種植模式。
在調研過程中,該團隊發現當地多以空巢老人為主,青年勞動力較為缺乏,而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實現105畝水稻現代化種植技術,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資本,還彌補了勞動力缺口。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的建立鞏固和加強了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了當地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也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圖為觀佛村書記談及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原因及意義。楊英 供圖)
在唐家壩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調研過程中,基于觀佛村集體經濟泰優808大米和蓮藕發展現狀,實踐團成員也產生了一些思考,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的培育、推動新質生產力進入基層從而不斷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更好助力鄉村振興全面發展。
實踐團在實地調研后,深刻體悟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該團隊成員也紛紛表示將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同觀佛村一起助推當地鄉村振興全面發展,持續提升全鎮水稻產業生產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生產發展。(通訊員 向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