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步伐,2024年7月18日,學院“數據輕繪豐收景,智慧細織鄉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漢中市洋縣謝村鎮,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探究了解非遺文化——杖頭木偶戲的歷史與發展現狀。
在謝村鎮的實地考察中,實踐團成員有幸采訪到了杖頭木偶戲的代表性傳承人李長明老師,并就傳統杖頭木偶戲的繼承與發展進行了深度對話。李老師不僅向實踐團成員詳細介紹了杖頭木偶戲的深厚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還生動地展示了生、旦、凈、丑等不同角色的表演風格。他憑借巧妙的雙手操控木偶,每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靈動,讓它們在舞臺上栩栩如生,仿佛賦予了它們靈魂。
實踐團成員被這精湛的藝術深深吸引,紛紛躍躍欲試。在李老師的指導下,實踐團成員們親手操作木偶,盡管動作略顯生疏,但每一次成功的小步驟都令他們激動不已。通過親身體驗,實踐團成員們對杖頭木偶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實踐團成員 王思源 攝
然而,在體驗的樂趣的背后,實踐團成員們也感受到了一絲憂慮。了解到杖頭木偶戲雖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現代娛樂方式的沖擊和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興趣的減少,這項老手藝正面臨著傳承的困境。李長明老師表示,他一直在努力尋找愿意學習這門藝術的年輕人,但面臨諸多挑戰。
參觀學習后,實踐團成員們認識到,要使杖頭木偶戲這樣的傳統藝術得以保存并傳承下去,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提出可以通過在學校中開設相關課程、舉辦木偶戲節等方式來提高公眾的認知度,同時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對杖頭木偶戲進行宣傳,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
責任在肩,義不容辭;非遺文化,代代相傳。此次實踐團的謝村鎮之行,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對杖頭木偶戲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更在親身參與中深刻體會到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為杖頭木偶戲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讓這項獨特的傳統藝術得以薪火相傳,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