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無錫作為科技新興城市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助力學生全面理解“科技強國”理念,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竺夢新錫望,智造向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和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致慧賦能,創新遠航”暑期社會實踐團于8月8日抵達無錫,在無錫市團委的協助下,圍繞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應用與發展等領域開展實踐調研。
近年來,無錫市以其卓越的產業轉型步伐和前瞻性的科技戰略部署,在物聯網、大數據與云計算、集成電路、機械制造等前沿領域蓬勃發展,全力驅動數字經濟、總部經濟與樞紐經濟的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地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經過多年持續創新發展,無錫已成為全國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科技進步貢獻率連續 9 年位居全省第一。
圖為實踐團初到無錫。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科技強國的國之重器
作為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在高性能計算、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及多領域交叉融合的前沿科技上,積淀了深厚的技術實力,并構筑了全球領先的服務體系。在這里,實踐團見到了曾連續四次登頂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的榜首、多次獲“戈登·貝爾”獎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領略到了這一國之重器在國家各個科技領域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如今的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作為全國三家超級計算中心之一,已經是一個信息化程度極高的科研中心,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計算機領域人才加入,研發“國之重器”,實現科技強國。
圖為實踐團在“神威太湖之光”機房。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典范
次日,實踐團來到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進行參觀。華科無錫研究院作為由地方和高校共建的新型研究機構,在各個領域服務國家戰略——研究院的發展核心是高新人才集聚、技術研發創新、服務相關產業行業、孵化智能制造企業,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經濟效益。實踐團不僅認識到這類科研院所是如何運作、如何發展的,也對數字化制造的技術創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圖為實踐團參觀無錫研究院生產車間。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智能制造的生動實踐
實踐團深入一汽錫柴車間,目睹了ABB、庫卡等智能機器人高效運作,整個車間已然成為智能化、科技化典范。作為重型車用發動機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基地和重型車用發動機智能制造的標桿,這里展示了中國重型柴油發動機生產的全球頂尖水平。技術人員精心調試設備,無人化智能制造系統令人震撼,彰顯了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的強勁實力。
圖為實踐團在一汽錫柴合影。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實踐團來到中科微至,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多個廠區。中科微至所研發的RGB智能相機與位置檢測儀,已深度融入物流運作的每一個角落,大幅提升了讀取條碼的速度——是人工的1000倍左右,電動滾筒等智能設備也實現了物流行業的全覆蓋,在不少機場安檢中也有用武之地。
圖為實踐團參觀中科微至。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智能與高效的背后,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智慧與汗水。是他們不懈的努力與奉獻,鑄就了這些引領未來的智能設備與系統,讓數字化、無人化的夢想照進了現實,推動著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邁進。
學術交流與實踐探索的沃土
8月10日,實踐團拜訪了江南大學,先后參觀了江南大學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科技部中英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以及康養智能化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李超老師、王銳老師接待了實踐團,并作題為《國際合作視角下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講座,就學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情況與實踐團成員進行了深入交流,實踐團還有幸進入江大機械工程學院的機房學習交流并進行了嵌入式系統實操。
此次實踐交流活動是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與江南大學人工智能與計算機學院師生互相學習、碰撞思想、共話未來的寶貴機會,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學科實踐的有機融合。
圖為實踐團在江南大學合影。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校友資源助力地方發展
8月11日,實踐團與浙大無錫校友會進行了交流。浙大無錫校友會不僅為在無錫的浙大校友提供幫助和支持,也積極利用校友資源為無錫發展賦能。組織中還包括金融投資分會,將校友資源轉變為經濟發展效益,校友會的經濟體量也在持續擴大。在全球160余家浙大校友會中,無錫校友會的活躍度名列前四。
與校友們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經歷,這給了實踐團的每一個人深刻思考自我、認識自己的契機。著眼于自己的專業,展望未來社會的發展,浙大學子更應有足夠的信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助力祖國偉大事業的進步,回報祖國、回饋家鄉。
圖為浙江大學無錫校友會常務副會長梅育華為同學們帶來講座。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
8月12日上午,實踐團來到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參觀學習。百度云利用CV計算機視覺,開發了計算機視覺追蹤、人臉識別等功能,能夠廣泛運用到自動駕駛、工業產品瑕疵檢測等領域。此外,百度推出“百度飛槳”服務,目前已經廣泛運用到工業、能源、城市管理、交通、農業、醫療、金融等多個領域,利用機器靈敏的聽覺、視覺系統和強大的數據算法分析,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座談會上,實踐團成員對產品總監進行了采訪,總監表示,百度希望通過開發開放的平臺,降低AI算法的使用門檻,真正讓技術走進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數字技術發展帶來的便利。
圖為百度云產品總監與實踐團進行互動交流。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8月13日,實踐團來到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同學們不僅見識到了三個等比例建造的潛水艇模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和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還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飛躍702所”,沉浸式地感受了“最美研究中心”的風采,并在一個個生動的案例中深刻感受到深海技術在保軍保產業、先進產品總體技術和科技產業方面的發展和突破。
圖為實踐團與潛水艇模型合影。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告別了船舶技術實驗室,實踐團一行人來到了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新氣象公司堅持“做優做強地空,做專做精海天,踐行三精四生,服務國計民生”的發展理念,風雨兼程六十載,初心使命再起航。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實踐團參觀了公司的生產潔凈(無塵)車間生產線、雨量檢測、濕度校準、溫度校準、氣壓校準、風向校準和風速檢測的計量實驗室。參觀結束后,同學們和公司領導進行了座談會,在會上,工作人員向同學們做了以《人工智能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應用》為題的報告,從人工智能在行業應用的頂層規劃,在氣象監測、氣象預報、氣象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兩個角度講解航天新氣象公司服務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服務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發展目標。
圖為航天新氣象公司工作人員為同學們帶來報告。楊星宇、褚睿楓供圖。
此次調研,不僅是對無錫作為全國數字經濟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的一次全面審視,更是青年學子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共同探索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新路徑的寶貴契機。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訪談、企業交流等多種形式,實踐團成員們深刻感受到了無錫在智能制造與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這些成就背后所蘊含的科技創新精神和高質量發展理念。(通訊員:趙瑞杰 陳曉易 馮栩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