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更好發揮青年學子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7月22日至26日,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學院組建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溫州市永嘉縣鑊爐村,通過深入細致的走訪調研,探尋鑊爐村如何推動“千萬工程”的深化與升級,歷經從樸素新農村到絢麗美麗鄉村,再到前瞻未來鄉村、和諧美好鄉村的華麗蛻變;學習該村如何巧妙地將“麥”田變為金庫,如何因地制宜、精準施策,走出一條既符合自身實際又充滿創新活力的經濟發展之路。
一、鑊爐村新貌:初識“鑊爐模式” 實踐團隊抵達鑊爐村后,受到了村長黃少旺的熱情接待。在黃村長的帶領下,團隊首先參觀了鑊爐村的數字賦能展廳。展廳內,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鑊爐村鐵器鑄造藝術的輝煌歷史映入眼簾,犁頭、鐵鑊等農耕器具不僅承載著農耕文明的記憶,更見證了鑊爐村因鐵器鑄造而聲名遠揚的歷程。此外,麥餅的香醇、永嘉老酒汗的醇厚、沙崗粉干的細膩等特色產品,進一步展示了鑊爐村豐富的物產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昔日的鑊爐村曾是楓林鎮內的“臟亂村”,但隨著“千萬工程”的推進,鑊爐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本味鑊爐·歸心原鄉”為主題,鑊爐村創新性地探索出“農業+旅游”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通過一系列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如今的鑊爐村,白墻黛瓦,庭院優美,已成為浙江省第二批未來鄉村試點。
二、共富之路:鑊爐村的振興實踐
(1)創意休閑農業:麥浪公園與向日葵基地
實踐團隊走進了風景如畫的麥浪公園,這里占地170畝,是小麥種植與農業休閑的完美結合。考慮到小麥種植的季節性,村民們巧妙地在休閑期種植向日葵,不僅填補了季節的空缺,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促進了旅游業的繁榮。向日葵的燦爛奪目與麥田的金黃波浪相映成趣,成為了麥浪公園的一大亮點。
緊鄰麥浪公園的鄉村咖啡館,更是將自然美景與香醇咖啡融為一體,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休閑體驗。這種“美景+咖啡”的模式,成功吸引了眾多都市人的目光,為鑊爐村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文化產業基地:麥餅工坊的傳承與創新
麥餅工坊是鑊爐村的又一特色產業。永嘉麥餅作為承載著深厚歷史底蘊與獨特風味的地方特色主食,不僅受到當地人的喜愛,永嘉麥餅制作技藝還被評為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麥餅工坊集研學、制作、銷售于一體,為留村婦女提供了創業就業的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實踐團隊成員親身體驗了麥餅制作的過程,感受到了傳統技藝的魅力與樂趣。
(3)旅游路線:鄉愁與原心的共鳴
在鑊爐村,一條以鄉愁、原心為主線的旅游路線悄然形成。鄉味博物館作為這條路線的重要節點,通過展示老物件、講述歷史故事,讓游客深刻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風情與鄉愁記憶。同時,回歸家鄉的游子黃日正與徐光海,分別創立了殘疾人共富工坊和麥浪公園,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深情厚誼。而新鄉人周圓則以“田家陌上隱”為愿景,將麥田、麥餅工坊、鄉村民宿等元素串聯成生動的產業鏈,推動了鑊爐村的經濟與文化雙重繁榮。
三、對話未來:村干部的發展愿景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隊與鑊爐村的村支書黃少郎進行了深入訪談。黃書記回憶了鑊爐村從臟亂之地到未來鄉村試點的蛻變歷程,并分享了其中的艱辛與喜悅。他提到,鑊爐村的蛻變得益于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和村民的積極參與。黨員干部從自家開始劃線整治,帶動全村村民自發退讓土地,共同完成了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展望未來,黃書記充滿信心。他表示,鑊爐村將繼續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資源稟賦,深化“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和生態價值。同時,他還計劃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引進更多先進的發展理念和項目,推動鑊爐村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不僅見證了鑊爐村的華麗蛻變和振興成果,更深刻體會到了青年學子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紛紛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為鄉村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