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4年7月20日至7月29日,重慶大學青翼實踐團于四川省甘孜壯族自治州康定市西大街小學開展了為期十天的以當地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為基礎的支教活動。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鄉村兒童,支教團依托康定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色彩,設計了一系列主線課程,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文化認知與人文素養。
重慶大學青翼實踐團共18人,成員來自重慶大學不同7個學院,學科背景包括文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環境學、法學七大領域。支教團內劃分教學組、調研組、宣傳組、外聯組和財務組五大組別,分工協作。
康定,作為清末民初時期茶馬互市的中心城市,是藏彝文化走廊的重要城鎮,歷來是多民族交融之地,處處體現民族融合。支教團在前期調研中發現,康定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習慣,對當地孩子們的成長和認知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也對于民族融合有著促進作用。因此,支教團決定以這些文化元素為核心,設計出符合孩子們認知發展的特色支教課程。支教團的課程設計充分考慮了康定地區的民族特色。
圖 1輕捧一碗藏家煙火
圖 2山野開出一朵松茸
成員們在課堂上穿著藏服,帶領孩子們學習藏族歌舞,體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團隊還制作了生動有趣的課件和教案,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理解和欣賞本土文化的精髓,同時又與其他文化互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心,也促進了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認同與包容。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支教團還注重與孩子們的互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文藝聯歡會、手工藝比賽等,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圖 3民族藝術大際行圖 4貢嘎山腳,我不是獨自行走
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增強了團隊合作和社交能力,形成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更重要的是這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民族交融的具體表現。為確保課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支教團將教學實踐的結果和反饋以報告的形式進行詳細記錄和總結。這些報告將為未來的支教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當地教育發展提供了實證支持。
圖 5唱響千年前的輕狂與滄桑
“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家鄉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同時積極促進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支教團的努力得到了家長和社區的廣泛贊譽,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課程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生活,也讓他們對家鄉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更讓他們對民族融合有了更全面的看法。
重慶大學青翼實踐團
記者:重慶大學青翼實踐團成員
拍攝:重慶大學青翼實踐團成員
2024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