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三下鄉:發揚冀之光,探尋鄉村情
前言: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下,山東農業大學“冀之光”基層服務團在河北省滄州市蘆家園村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調研活動。鄉村振興的浪潮如同一幅絢麗的畫卷,在青山綠水間徐徐展開,描繪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美好圖景。
第一卷:探訪村史館,體悟民與情
民俗征國故,村史浸鄉愁。一幅木質匾額裝點起一戶門庭,一份民俗情點亮一村榮光。整個村史館的格局分成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有五個廳追遠、諸子和百家,治木、稱心。追遠廳主要陳列的是村里幾大姓氏族譜。諸子廳很有意思,也是最具人情味兒的一廳,由于村史館館長父親、本尊和女兒三代屬鼠,老鼠又是十二生肖之首-----子鼠故而得名,里面陳列了各種意象的老鼠。百家廳陳列了各式各樣農村門樓照片,有“福星高照”“財源滾滾”“家和萬事興”等等也反映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治木”陳列的是木匠工具,“稱心”陳列的是村上用過的各種大稱。從書
中記細致的介紹中,我們體會到村書記對村子歷史濃濃的自豪感與發展成果的滿足感。
第二卷:腳踏村路,探訪風土人情
蘆家園,本名盧家園,原是城東大戶盧家的莊園。明代是滄州前往鹽山縣官道上的第一個急遞鋪(古代郵政單位),同時還是重要的坊集所在。沿著新鋪設的道路,繞過一棟又一棟灰白相間的整潔屋舍,我們看到了蘆花村的小學,小學設施完備,多媒體設備運用良好,教師水平也在逐年提高,醫療方面,我們看到了藥店,診所,價格實惠親民。健身設備完善,綠樹成蔭,一派祥和。新開通的黃河東路寬闊而平坦,鏈接了周邊大大小小的村子,讓文明相聚,人民共融。
第三卷:開啟調研,傾聽淳樸民聲
本次問卷調查旨在了解受訪者對基層醫療機構、科技文化活動以及個人科技素養等方面的看法和態度。通過對受訪者性別、年齡、學歷等基本信息的了解,結合他們對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水平、科技建設、科技文化活動參與情況以及對科技科普活動的認可程度等方面的回答,我們可以全面了解受訪者對于基層醫療和科技文化的認知和期望。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基層醫療的科技建設持一般滿意態度,對科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較低。建議在科技文化活動和基層醫療科技文化水平提升方面加強宣傳推廣,提高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