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0 日,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文化織夢”赴棗莊調研團在隊長李羽坤同學的帶領下,走進了滕州市博物館和墨硯館,開啟了一場穿越歷史與文化的深度之旅。這一天的探訪,不僅讓調研團成員們領略了滕州豐富的文化遺產,更在探尋中華文化基因的標識性成果中,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化共同體意識的深厚內涵。
滕州市博物館,猶如一座時光的寶庫,收藏著歲月沉淀下來的珍貴記憶。步入展廳,琳瑯滿目的展品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滕州的古老故事。從史前文明的陶器到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從秦漢的石刻到唐宋的書畫,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特定時期的文化烙印。
在博物館的古代陶瓷展區,精美的瓷器展現了滕州古代制陶工藝的高超水平。那細膩的質地、優美的造型以及獨特的紋飾,無不反映出中華民族對美的獨特感知和追求。而青銅器展區的莊重肅穆,則讓人感受到古代禮儀制度的威嚴。這些青銅器不僅是實用的器具,更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等級秩序和社會規范的重視。
歷史書畫作品更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一幅幅筆墨精妙的書畫,傳遞著古人的情感與思想。無論是山水的雄渾壯闊,還是人物的生動傳神,都彰顯了中華文化中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性的關懷。透過這些書畫,仿佛能夠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墨硯館內,一方方精美的墨硯散發著古樸的韻味。墨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之一,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滕州的墨硯制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其獨特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技藝令人贊嘆不已。
從傳統的方形墨硯到造型別致的仿生墨硯,每一方都凝聚著工匠們的心血和智慧。墨硯上的圖案,有的描繪了自然山水,有的刻畫了歷史典故,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是藝術的杰作。這些墨硯見證了滕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對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推崇。
在深入了解滕州市博物館和墨硯館的展品特色和歷史的過程中,調研團深刻感受到了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文化基因。這些文化瑰寶不僅是滕州地域文化的獨特標識,更是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審美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例如,博物館中的古代禮儀用器,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禮儀的重視,這種重視禮儀的傳統在各民族文化中都有所體現,成為了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特征之一。墨硯所代表的書法文化,更是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無論是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都對書法藝術有著獨特的情感和追求。
同時,滕州市的文化成果也展示了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在歷史的長河中,滕州作為一個重要的文化交匯點,吸收了來自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文化元素,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而滕州的文化也通過貿易、交流等方式傳播出去,影響著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發展。
這種交流與融合在博物館的一些文物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某些具有異域風格的飾品或器具,反映了古代滕州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墨硯館中的一些墨硯造型,也受到了少數民族藝術風格的影響,展現了多元文化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美好景象。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當地居民對這些文化標識性成果的認知和感受,調研團成員與前來參觀的市民進行了交流。一位老者激動地說:“看到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自豪。這是我們滕州的根,也是中華民族的魂。”這番話深深觸動了調研團成員,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化認同的力量。
通過此次調研,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文化織夢”赴棗莊調研團收獲頗豐。他們將把所見所聞所感整理成詳細的調研報告,并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推廣。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滕州的文化瑰寶,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在新時代,我們應當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滕州市博物館和墨硯館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過去、展望未來的窗口。我們要以這些標志性成果為依托,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內涵,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共同筑牢中華文化認同的根基。
讓我們攜手共進,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中華文化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耀著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