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重慶理工大學在校內遴選了35名優秀大學生組成重慶理工大學2024年“士繼先鋒”研學班,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鐵牛村開展暑期研學。成員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走進生態丑橘示范園、服務基層建設、深入鄉村調研、用火熱的青春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一、鄉村振興康莊道,青春奮斗正當時 7月8日上午,鐵牛村黨委書記徐幫淼和牛旺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孝成于鐵牛村為重慶理工大學2024年“士繼先鋒”研學班成員開設了以“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和“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譜寫奮斗之青春”為主題的理論課堂。
圖1徐幫淼書記、何孝成理事長為研學班成員進行理論授課
理論課上,徐幫淼書記以鐵牛村的“過去、現在、未來”為題,結合自身逐夢經歷講述了鐵牛村的發展歷程與未來規劃。過去的鐵牛村,發展遲緩,基礎設施薄弱,傳統農業種植超標污染,由此開始了他們的變革之路;現在的鐵牛村,有60多位常駐“新村民”以及300多位候鳥“新村民”,他們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有各類設計師、有營銷專家、金融專家、前媒體人等,他們不僅帶來了專業知識和技術,還帶來了創新的理念和思路,與本地村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和融合,新老村民圍繞“產業強、生活好、融合共生”的核心目標,共同推動鐵牛村的發展;未來的鐵牛村,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建設成都首個未來鄉村人才公園、鄉村大書房等多個項目,致力于打造成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村。
何孝成理事長是“兩個替代”的踐行者,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他深知,只有這樣才能種出品質更優、口感更佳的農產品。他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讓綠色生態農業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他的推動下,鐵牛村的柑橘等經濟作物品質顯著提升,實現了從“量”到“質”的飛躍。他也是人文藝術的詮釋者,在他看來,鄉村振興不僅是物質層面的提升,更是精神層面的富足,他注重挖掘和傳承鐵牛村的文化底蘊和人文藝術資源,通過舉辦鄉村音樂會、手工藝展覽等活動,讓村民和游客在感受鄉村魅力的同時,也能領略到鐵牛村獨特的文化魅力,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既要物質富裕,也要精神富足。
“產業興旺促發展,生態宜居美家園。”通過理論課堂的深入學習,研學班的成員們進一步了解了鐵牛村的發展,極大地激發了成員們參與鄉村振興的澎湃熱情與強烈責任感。研學班的成員們踴躍表示,將積極主動響應國家號召,密切關注鄉村振興,把所學知識和專業技能充分運用到農村發展當中,為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打造優美靚麗的美麗鄉村貢獻出自身的強大力量。
二、深入鄉村,共睹農旅結合新成果 7月8日下午,重慶理工大學2024年“士繼先鋒”研學班前往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鐵牛村參觀生態丑橘示范園、果塢平臺等,一場對鄉村發展成果的實地考察活動就此展開。
圖2生態丑橘示范園考察
在生態丑橘示范園,成員們了解了農旅融合工作模式和生態有機農業的運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能夠保證果實的品質和產量,更為鄉村旅游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丑橘作為當地的特色產業,秉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采用生態環保的先進技術,從最初的小規模種植,到如今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的產業體系,成員們深刻領悟到,產量的增長與環境保護并非相互排斥,而是能夠巧妙融合、相得益彰的,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跟隨何孝成理事長的腳步,成員們來到了果塢平臺,得以眺覽鐵牛水鄉新村全貌,村落依山傍水,被成片的荷塘所環繞,全新的徽派建筑與獨具特色的川西建筑交相輝映。鐵牛村致力于打造一種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景觀格局,給游客營造鐵牛水鄉的江南氛圍。
“丑美生活館”,它是農創與文創、鄉村與時尚共存的城鄉共創共享生活樂園,在這里,成員們觀看了“一顆小柑子的誕生記”,了解了新老村民融合發展路徑,他們攜手共進,共同為鄉村的繁榮貢獻力量,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通過此次實踐研學,我們不僅親眼見證了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深刻理解了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同時,成員們意識到鄉村振興,主要在“人”,更主要在“青年”,激發了成員們投身到農村建設偉大事業的激情。
圖3觀看“一顆小柑子的誕生記”
圖4合影留念
作者:王偉民 蔣瑞 王晨夕 毛曉玲 黃雅婷 何昕怡 肖玨言 汪煜濤 周小亮 何水 何俊涵
通訊員:王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