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尋高新技術企業突破關鍵材料技術壁壘的路徑,為分析我國鈦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案例支撐。7月23日,精刃智造調研團走進遼寧省朝陽市金達鈦業有限公司,圍繞高端海綿鈦的研發與生產展開專項調研。
在海綿鈦生產車間,團隊成員先后觀摩了原料預處理、氯化、還原蒸餾等核心工序。負責人王俊華指著一臺大型還原爐介紹,該設備應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梯度控溫還原工藝”——通過精準調控爐內不同區域的溫度,鈦坨純度得以提升至99.95%,鐵、氧、氮等雜質含量分別控制在0.02%、0.015%、0.008%以下,完全達到航空航天級材料標準。而在檢測中心,技術人員現場演示了高頻感應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的操作,該設備可精準檢測鈦材中15種微量雜質元素,檢測精度高達0.0001%,確保每一批次產品都能滿足高端領域的使用要求。
研發中心內,團隊重點了解了企業107項國家授權專利中的核心技術。其中,“一種低氧海綿鈦的制備方法”專利引發成員們的關注。技術人員解釋,該方法通過在還原階段通入惰性氣體進行保護,減少鈦與氧氣的接觸,將產品氧含量控制在0.012%以下。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用鈦材生產,使產品合格率從82%大幅提升至99.5%。
此外,團隊還與相關專家進行了深度訪談,針對團隊提出的“高溫反應控制難點”,有關人員回應:“我們借助數值模擬技術預判反應過程中的溫度波動,再結合智能控制系統實時調整參數,能將反應溫度穩定在±2℃范圍內。”
通過本次調研,團隊成員清晰掌握了高端海綿鈦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技術要點。金達鈦業在雜質控制、工藝優化等方面的技術突破,彰顯了我國鈦材料領域自主創新的硬實力。其研發模式與技術標準,為團隊研究高端材料國產化路徑提供了扎實的實踐依據,也對推動高校材料專業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