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曹宅鎮,一條串聯山下洪村、巖后村、橫臘村等五個村落的共富帶正煥發生機。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曹宅農文旅融合攻堅隊” 在此開展暑期社會實踐,以 “千萬工程” 戰略為指引,借助黨建引領,深挖當地特色資源,推動產業聯動發展。如今,這里已繪就出 “產業興、生態美、文化活、百姓富” 的共富畫卷。
特色產業“百花放”,共富樂章奏新篇
在這條共富帶上,各村立足資源稟賦打造“一村一品”:巖后村以枇杷產業為核心,通過品種改良、新建大棚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2024年銷售額突破900萬元;山下洪村使用“三保”土地流轉模式,發展480畝葡萄產業園,實現年產值1920萬元;橫臘村依托35畝杜鵑花海和多元化民宿等特色帶動了旅游消費升級。這些特色產業猶如飽滿的果實,在共富帶上交相輝映,共同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
文化傳承守正創新,賦能鄉村振興
千年文脈在此生生不息。巖后村活化利用婺州黑陶非遺技藝,建設陳列館和體驗工坊,并開發了枇杷紋黑陶等工藝品。金蘭古道的保護與開發更是典范——這條始建于南宋的商貿要道,如今通過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等措施煥發新生,每年吸引游客超過10萬人次,從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的“硬支撐”。
民生為本共建共享,夯實幸福根基
共富路上,民生溫度觸手可及。山下洪村黨群服務中心改建衛生室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參與"三保"模式的農戶年均也增收了2.1萬元,村集體年增收了5.6萬元,共富成果實實在在惠及群眾。巖后村枇杷交易中心成為區域農產品集散平臺;各村積極引入農業技術指導,定期開展培訓。從衛生院的建設到農業的增收,從平臺的搭建到技術的提升,曹宅鎮用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讓共同富裕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紅色引擎凝聚力,黨建引領強根基
曹宅鎮黨委積極推進共富帶的建設。在各村村干部的引領下,山下洪村、巖后村、姜山村、千人安村、橫臘村協同爭取政策資源、推動項目落地。從解決土地流轉問題到農產品銷量的逐步提升,黨員村干部始終挺在一線,讓黨旗在鄉村振興最前沿高高飄揚。
如今,這條共富帶上的村莊各美其美:枇杷金、葡萄紫、杜鵑紅、黑陶玄,多彩產業與綠水青山相映成趣;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鏗鏘步伐也被千年古道的悠悠石板見證著。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曹宅鎮以系統思維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了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