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驕陽似火,萬物在熾熱的陽光下蓬勃生長。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楊柏鎮太平場村,浙川東西部協作藍莓產業種植園里,一串串飽滿的藍紫色果實綴滿枝頭,沉甸甸地壓彎了枝條,仿佛在訴說著現代農業科技的奇跡。這片土地正迎來一群特殊的訪客——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新農人調研團隊。他們頭頂烈日,腳踩滾燙的土地,用青春的腳步丈量鄉村振興的每一寸希望,記錄現代農業科技在大巴山深處落地生根的鮮活實踐。

“這套系統能實時監測EC值、pH值,讓我們精準掌握藍莓的水肥需求。”縣供銷社負責人向調研團隊介紹。作為浙川協作的成果之一,這片藍莓園引進浙江藍美1號等優質品種,配套先進種植技術,不僅讓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品質顯著提升,還拿下綠色水果認證,每年帶動產值增收80萬元,成為東西部協作的生動注腳。
離開產業園后,調研團隊來到通江縣農業農村局。一場聚焦“新農人培育”的政企校三方座談會在此拉開帷幕。新農人調研團隊負責人李小丹率先介紹“4x4x4”的浙江模式,即“四方力量助農、四大群體創農、四維機制融農”協同推動新農人創業成長。縣農廣校負責人趙國隨后曬出“通江成績單”:全縣已培育高素質農民4400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671人,并被四川省農業廳授予首批十個省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之一。座談會上,產業協會負責人和新農人代表的發言直擊發展痛點,量產難、銷售難、運營難的三大難題成為座談會的焦點話題。

“新農人可以創新與高校合作的形式,比如舉辦農產品直播帶貨大賽,號召專業對口的大學生參與其中,既實現了創收,又宣傳了品牌。”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嚴建春現場支招,為通江縣新農人發展指明了新方向,并表示校方將積極調配資源,針對性幫扶通江新農人突破困境。一條條務實建議被鄭重寫入會議紀要,將成為下一步政策優化的重要參考。

大暑的巴中山野間,陽光炙烤著土地,卻擋不住新農人逐夢的腳步。在鄉村振興的廣闊舞臺上,這群扎根田野的創業者與助力發展的高校團隊并肩前行。他們的夢想正和田間的莊稼一起,在汗水的澆灌下拔節生長,向著豐收的方向奮力伸展。
通過這次調研,浙江師范大學的新農人團隊不僅見證了科技如何改變農業,更深刻體會到新農人的堅韌與智慧。團隊負責人李小丹表示:“我們將把通江的經驗帶回浙江,同時推動校地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他們相信,在政企校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通江縣的鄉村振興之路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