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小樹苗志愿實踐隊兵分多路深入社區,圍繞歷史文化、科學探索與環保實踐三大主題開展系列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與互動教學,為孩子們帶來知識與樂趣并存的假期課堂。
貨幣歷史與科學泡泡:三潭社區的雙主題探索 在武漢市江夏區三潭社區,實踐隊以“貨幣的歷史和科學泡泡的張力”為核心打造科普盛宴。貨幣板塊中,隊員們通過圖文展板和仿制貝幣、刀幣等實物模型,系統梳理從原始社會到數字時代的貨幣演變脈絡。“貨幣小劇場”環節里,志愿者化身古代商人與現代收銀員,模擬物物交換、金屬貨幣交易等場景,讓孩子們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貨幣對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科學泡泡實驗則成為全場焦點:特制溶液調配的泡泡液在環形工具下形成巨型泡泡,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孩子們親手操作時,不僅觀察到泡泡表面的張力現象,還通過隊員講解了解到液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抽象的科學原理在趣味體驗中變得通俗易懂。
牛奶盒重生計劃:文苑社區的環保創意課 同日,文苑社區托管班內,一場別開生面的《牛奶盒的回收》環保課正在進行。志愿者以動畫視頻展示牛奶盒“從樹漿到包裝”的全生命周期,對比隨意丟棄與回收利用的環境影響,直觀傳遞“減量化、再利用”理念。實踐環節中,清洗干凈的牛奶盒經孩子們裁剪、折疊、彩紙裝飾,搖身變為收納盒、筆筒甚至迷你“棒球帽”模型。四年級學生小林興奮地展示作品:“原來廢品也能變寶貝,我要回家教媽媽做!”志愿者還現場演示牛奶盒拆解分類技巧,鼓勵孩子們將環保行動延伸到家庭生活。
毛細作用探秘:解鎖生活中的科學密碼 三潭社區的另一課堂聚焦“毛細作用在生活之中”主題。隊員們從毛巾吸水、粉筆吸墨等日常現象切入,用“彩色水搬家”實驗揭開科學原理——將紙巾兩端分別浸入不同顏色的水中,孩子們親眼見證水分沿紙巾纖維“爬升”并混合出漸變色彩,現場驚呼“水在爬山!”互動問答環節,“花盆底孔為何不漏水”“植物如何喝到地下的水”等問題接連涌現,隊員們結合土壤保水、植物根系結構等知識耐心解答,引導孩子們建立“生活即科學”的認知框架。
此次多社區聯動服務,小樹苗實踐隊以歷史啟蒙扎根文化自信,以科學實驗激發探索精神,以環保實踐培育責任意識。通過“講解+演示+實操”的立體教學模式,不僅讓知識傳遞更具感染力,更展現了青年志愿者服務社會、助力成長的責任擔當。未來,實踐隊將持續深耕社區需求,用多元化活動為青少年成長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