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尋少數民族地區科技發展的生動軌跡,親身感受文化傳承與創新實踐碰撞出的獨特火花,長安大學赴四川綿陽、涼山“同心共筑中國夢・民族團結潤千村”暑期社會實踐隊懷揣著對民族地區發展的深切關注與探索熱情,于7月14日前往四川綿陽北川永昌機場,開啟了一場兼具深度與溫度的社會調研。
在永昌機場,實踐隊在與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了解到通用航空基地的多元運營模式。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通航樞紐,機場采用“有人機與無人機錯開飛行”的管理機制,既保障了飛行安全,又為無人機測試、應急演練等提供了廣闊空間。期間,有對飛行感興趣的青少年前來參觀體驗,機場負責人介紹道:“我們不僅進行培訓飛行教員,還面向青少年開展航空科普,讓更多人觸摸藍天夢想。”


在航空文化展廳,中國軍機的發展歷程以圖文與模型生動呈現。墻上“航空報國、航空強國”八個大字熠熠生輝,令隊員們肅然起敬。通過講解,隊員們重溫“中國航空之父”馮如的壯闊人生——他于1909年自制飛機并首飛成功,其“茍無成,毋寧死”的誓言讓在場學子深受震撼。

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一位隊員操作塞斯納172飛行模擬器,從起飛、巡航到降落,親身體驗飛行員視角。機場負責人表示,此類體驗旨在激發青年對航空的興趣,“未來國產大飛機的藍天征程,需要更多年輕人接續奮斗”。

隨后,實踐隊轉訪北川通航展示中心。講解員由開場影片引入主題,從“新城崛起”板塊講起,詳細介紹了北川如何以永昌機場為支點,打造“天空之城”產業規劃,吸引航空培訓、飛機制造等企業入駐。展區內,航空模型、地方特色“五個一”等各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推動文旅融合。

在元宇宙沉浸區中,隊員們戴上3D眼鏡體驗飛躍北川模擬影片。影片開篇打開飛機艙門,與現實中的永昌機場跑道完美銜接,引來陣陣驚嘆。隊員以第一視角游覽藥王谷,禹王橋等地。此次沉浸式體驗,既展示了航空魅力,又傳播了羌族文化,是文旅融合的典范。

此次實踐不僅讓隊員們沉浸式觸摸到北川航空領域從蹣跚起步到振翅高飛的發展脈絡,更在每一次與航空從業者的深度對話、每一次見證機場設施的迭代升級中,厚植了大家對民族地區產業振興的責任感。正如永昌機場的跑道在晨曦中不斷延展,一頭連著日新月異的航空事業,一頭通向廣袤鄉村的發展沃土,青年學子的實踐腳步也將循著這份初心,繼續深入千村萬寨的田間地頭與產業一線。他們將以專業知識為筆、以實地調研為墨,在民族地區發展的藍圖上,續寫產業融合、民生改善的壯美篇章,讓青春力量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供圖供稿丨長安大學赴四川綿陽、涼山“同心共筑中國夢·民族團結潤千村”暑期社會實踐隊 賈欣怡 劉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