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的志愿者們走進鹽城市亭湖區先鋒街道健康路社區,為當地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志愿教學活動。活動以寓教于樂為核心,精心設計了涵蓋歷史文化、繪本閱讀、趣味游戲、創意繪畫、作業輔導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多主題、多形式的互動課程。整日活動充滿了雙向互動的活力與探索發現的驚喜。志愿者們通過耐心引導與個性化教學,將知識融入游戲與生活場景,有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與創造力,收獲了社區家長的高度認可,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增添了難忘的“小確幸”,也為社區教育模式提供了生動實踐樣本。
晨讀詩與畫
清晨九點,社區活動室內已座無虛席。志愿者首先以“李白詩歌賞析”為主題,向孩子們講解詩人的生平事跡和創作風格。實踐成員通過生動的故事敘述,還原了李白“仗劍去國”的豪邁情懷。孩子們聽得入神,不時舉手提問,探討詩句背后的含義。一名小朋友在互動環節中興奮地說:“原來詩歌不只是課本上的字,它像電影一樣有畫面!”這種雙向交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孩子們通過問答加深了對歷史文化的理解。隨后,志愿者切換角色,引入“井底之蛙”繪本教學。色彩鮮艷的PPT一打開,孩子們的目光便被吸引。實踐成員一邊翻頁一邊講解,但課堂很快變成自發討論的舞臺——有孩子指著插圖追問“為什么青蛙不出去看看”,另一些則在故事高潮時歡呼雀躍。志愿者沒有預設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通過想象探索故事寓意。繪本結束后,游戲環節接踵而至。“搶板凳”游戲中,孩子們奔跑跳躍,笑聲此起彼伏;而“逢7必過”則考驗乘法口訣和反應能力,一名男孩在成功跳過數字“14”時得意地高舉雙手。游戲不僅帶來歡樂,還潛移默化地強化了小朋友們的數學技能。
童心創與學
下午的活動轉向創意實踐。志愿者組織繪畫課,鼓勵孩子們自由發揮。起初,實踐成員示范了卡通小貓和冰淇淋的“標準畫法”,但孩子們的作品充滿奇思妙想——一只小貓被畫上笑臉,冰淇淋則染上彩虹色彩。這種無拘無束的創作氛圍讓志愿者反思,教學應避免束縛想象力。緊接著,作業輔導環節啟動。志愿者針對不同科目采用個性化方法:在數學題上,一名實踐成員用糖果舉例解釋除法概念,原本愁眉苦臉的孩子豁然開朗,喊道:“數學像游戲一樣好玩!”語文輔導中,孩子們對課文《夏夜多美》產生好奇,志愿者便帶領他們到村頭草叢尋找螢火蟲。當第一只螢火蟲亮起綠光時,課文中的文字“活”了起來,孩子們在日記中用歪扭的句子記錄這一發現。此外,團隊還融入了“回首漫漫長征路”主題教學。志愿者通過故事講述長征歷史,結合互動問答,讓孩子們了解這段艱苦歷程。孩子們用畫筆描繪長征場景,一名女孩在畫作上添加了“紅軍翻山”的細節,并分享道:“長征像冒險故事一樣勇敢。”活動尾聲,志愿者將作文設計為“尋寶游戲”,讓孩子們在社區尋找“夏天的象征”。一名男孩捧著西瓜皮回來,寫下三頁作文,描述西瓜的來源和再生意義。
夕照別離情
離別時分,夕陽映照著孩子們的笑臉。志愿者收到親手制作的禮物——畫作和貼紙。整場活動以互動和故事為核心,志愿者通過耐心引導,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在探索中培養興趣。實踐團隊離開社區時,一名家長王女士表示:“孩子們回家后還興奮地討論李白和長征,這種教學方式很吸引人。”活動不僅豐富了暑期生活,還體現了社區教育的創新路徑,讓小朋友們在主動探索里萌發學習興趣。
(通訊員 沈軼凡)

圖為志愿者在教學《井底之蛙》。大學生網報通訊員沈軼凡供圖

圖為志愿者和小朋友們合影。大學生網報通訊員沈軼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