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紅色基因深植八皖,奮進五年再啟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完成對安徽文化名人藏館的專項調研。此次調研聚焦名人雕塑和藏書資料陳列室,旨在探尋紅色基因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路徑,為安徽文化建設提供實踐參考。
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史料梳理發現,安徽文化名人藏館作為紅色精神與皖地文脈的重要載體,近年來在展陳創新與教育功能拓展上成效顯著。
圖為安徽文化名人藏館大門口
團隊成員走進展館,進行參觀,先后走訪王瑩雕塑、資料陳列室等,深入探尋紅色基因與地域文化的融合密碼,為活化名人文化資源、助力安徽文化建設提供實踐參考。
圖為王瑩雕塑
王瑩雕塑,通體漢白玉雕刻而成,雕塑背面刻有“藝壇才女、巾幗先驅”,由陽翰笙題寫。王瑩,1913年出生于安徽蕪湖,原名喻志華,曾用名王克勤。她是中國話劇、電影演員、女作家,畢業于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辛酉劇社、上海業余劇人協會等左翼進步戲劇社團。王瑩作為話劇和電影表演藝術家,在民族危亡之際,沒有局限于個人演藝事業,而是將藝術與革命緊密結合。她投身抗日救國洪流,通過主演話劇、電影傳遞愛國情懷,更在南洋開展募捐演出,用實際行動支援祖國抗戰。這種以藝術為武器,為民族解放吶喊、為國家存亡奔走的擔當,正是革命精神中“以己之長,為國效力”的生動體現。
圖為成員了解藏館簡介
安徽文化名人藏館位于鏡湖區鏡湖公園煙雨墩,由三個陳列室組成。分別為:1987年開設的“阿英藏書陳列室”,收藏現代著名文學家、文藝批評家、藏書家阿英捐贈的清代刻本、善本、抄本及當代名人字畫;1988年開設的“洪藏書陳列室”,收藏我國近代工業教育家、藏書家洪镕于1961年捐贈的大量明清古籍刻本、圖書資料和珍貴字畫;1991年開設的“王瑩資料陳列室”,展出左翼文化活動家、表演藝術家王瑩的手稿、劇照及生平事跡。2005年12月,蕪湖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館不僅是歷史的“陳列室”,更通過創新展陳讓名人精神與當代社會產生共鳴。它讓過去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跨越時空,為當下的文化建設、精神塑造提供借鑒——無論是王瑩的擔當、洪镕的奉獻,還是阿英的堅守,都能啟發現代人在各自領域踐行責任,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精神紐帶,助力文化傳承與時代發展的融合。
安徽文化名人藏館承載著“崇文重教、愛國奉獻”的皖地精神。實踐團隊成員表示,此次調研不僅梳理了藏館的發展現狀,更明確了其在當代文化傳承中的使命。未來,隨著保護利用機制的完善,藏館將成為點亮八皖紅色記憶、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