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2024年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之—基層筑夢,點亮鄉村振興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學生村官實踐紀實
一、項目介紹
團隊名稱:青田影像紀實小分隊
項目名稱:基層筑夢,點亮鄉村振興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大學生村官實踐紀實
指導老師:朱俊松
團隊負責人:高依可
團隊成員:楊燁瑄 買佳麗 楊雪燕 田燁 趙陽
二、項目背景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一項重要系統工程,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國家通過實施大學生村官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工作,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智慧。大學生村官政策自黨的十七大以來持續發揮作用,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寧夏回族自治區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自2008年以來選聘了多批大學生到村任職,為當地農村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實踐過程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指示,社會各界應積極引導廣大青年通過社會實踐長才干、增見識,鼓勵青年群體走出象牙塔,深入鄉村腹地,切實感受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帶來的發展成就。8月12日起,寧夏大學尚德書院“青田影像紀實”社會實踐團先后赴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沙泉村、柳泉村、永新村,深入了解當地大學生村官治理發展情況,用影像留存治理發展的時代印記,映射鄉村振興大的發展。
圖為實踐團出發到達沙泉村合照
青山綠水間,楊建龍開拓“又一村”——沙泉村的“柳暗花明”
8月12日,實踐團成員走進沙泉村,了解到沙泉村是一個移民搬遷村,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且人口多、雜、散。在與黨支部書記楊建龍的交談中得知,2022年,初到沙泉村的楊建龍面臨著諸多挑戰,村民們對這位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心存疑惑,擔心他能否擔起這個村的重任。對于村民的質疑與不信任,他并沒有退縮。上任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多渠道引進灌溉水源,大力推動各項民生工程。2023年,他所在的沙泉村重點梳理為群眾辦實事128項全部完成,其中包括對沿街218戶商戶的14公里管道進行改善,解決了管道老化破損給商戶帶來的負擔和困擾。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沙泉村黨支部書記楊建龍
為了讓村民增收致富,楊建龍積極引導村里的種植大戶和致富帶頭人發揮示范作用,黃花菜種植面積達到500多畝。盤活集體綠化土地120畝,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1萬元,實現了自主經營零的突破。此外,通過自行種植蔬菜大棚,收益約3萬元。針對村里部分特別困難、無勞動能力的農戶,他提出托管代養的方法,增加農戶的收入,并計劃將這一計劃擴大,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圖為沙泉村黨支部書記楊建龍深入田間地頭解決民眾之憂
短短一載春秋,沙泉村民便目睹了青年書記楊建龍的勃勃雄心與非凡魄力。每逢閑暇,村民紛紛匯聚其側,共商產業興村之策,笑語家常間,拉近了楊建龍與村民的距離。日積月累的學習與探索,楊書記構想出“金沙泉”藍圖,而今,此愿景正穩步化為現實,引領沙泉邁向新篇章。
圖為沙泉村農作物種植地
圖為沙泉村種植大棚
巾幗村書記,振興路上逐夢行——張婭梅與柳泉村的蛻變之路
8月14日,實踐團成員來到柳泉村。“只要用心做,就能把事情做好。”柳泉村黨支部書記張婭梅對實踐團成員說。2017年,大學畢業的張婭梅在一家企業上班,但回報家鄉一直是她心中所想。2019年,在得知紅寺堡區招考青年專業化黨支部書記,她便積極報名并順利通過考試,成為柳泉村黨支部副書記。經過兩年歷練,因為勤奮肯干,工作扎實,成效突出,贏得老百姓普遍贊譽,2021年11月,她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從一名只需做好本職工作的副書記到“挑大梁”的村書記,張婭梅面臨著責任與角色的重大升級。剛開始,面對村里紛繁復雜的事務,張婭梅多少有些不知所措,也有不少村民產生疑問,一個女孩子能勝任村黨支部書記嗎?在群眾的疑慮和期望中,張婭梅從自身做起,積極請教有能力有威望的干部群眾,及時學習掌握相關政策和工作方法,并帶領班子成員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需。
張婭梅還在強化理論學習的同時,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通過快手平臺發布村民關心的關于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相關政策的作品,引導村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同時,帶領村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鼓勵脫貧戶出村入場發展養殖,建設美麗宜居、產業興旺的新農村。張婭梅說:“要想當好一名村黨支部帶頭人,首先要主動融入農村工作,融入群眾,所以我要從自身做改變,主動去適應村民,而不是等著村民來適應我。”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柳泉村黨支部書記張婭梅
走在村子的道路上,映入實踐團成員眼簾的是整潔干凈的宅基地,井然有序勞作的村民,以及綠油油的農作物種植地。如今柳泉村村容村貌更加整潔,產業發展更加興旺,現種植黃花菜1700畝、經果林200畝,牛羊存欄分別達到3400頭、8000余只。同時搭建養牛場、黃花菜晾曬場、養雞場以及農貿市場,村集體收入從14.5萬元增長到今年的26萬元,使村民家家戶戶有產業,小日子越過越紅火。當地村民告訴實踐團成員:“我們的村支書雖然是女娃娃,人很攢勁,這一年來,帶動我們整環境,搞養殖,現在我們出去,外面的環境衛生干凈了,養殖業的收入也增加了。”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柳泉村村民進行交流
振興夢初綻永新,智慧民宿潤鄉鄰——王浩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韻
8月15日,實踐團成員前往永新村。初到永新村,實踐團成團先看到的是美麗整潔的道路和坐落道路兩旁的民宿,隨處可見的花草樹木將村子裝點得清新雅致。“這是我們村子里的智慧民宿。最初有2戶群眾示范帶動,目前,有60戶農戶發展智慧民宿,20戶脫貧戶依靠鄉村旅游增收致富。民宿經濟是我們這的特色項目,通過舉辦航模節、建立鄉村中心學院等方式引流,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永新村黨支部書記王浩說。
王浩,自2022年8月擔任村支書以來,致力于為村民辦實事、謀發展。初到永新村,王浩面臨著諸多挑戰。他積極應對災情,深入農戶了解情況,為后續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在產業發展方面,他引進企業流轉土地,種植紫薯等作物,推動產業調整,同時通過勞務派遣等方式促進村民就業,并為符合條件的村民爭取務工補貼。同時,為解決村民發展資金問題,王浩對接銀行,幫助有想法的村民貸款,降低利息成本。在低保和監測戶工作上,他嚴格按照審核標準,確保真正有困難的村民得到幫助。
圖為永新村黨支部書記王浩走訪入戶
近年來,永新村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探索“旅游扶貧+”的思路,以民宿、采摘、美食、研學等特色游為主題,打造“永新智慧民宿”。不僅如此,永新村智慧民宿采取“民宿旅游+餐飲住宿+果樹認養+土特產銷售”的模式,讓游客來一回,住宿餐飲、生活體驗和特產帶貨“一站式”到位。王浩表示自從民宿產業做好后,居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收入更高了,日子也更幸福了。同時他也將繼續努力,為永新村的發展貢獻力量,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圖為永新村“智慧民宿”航拍圖
實踐團成員通過走進不同的村莊,了解駐村村黨支部書記背后的故事,更加堅信,青年強,則國家強,同時也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青年提出的殷切期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更加光明。”大學生既是鄉村振興各類人才階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在實踐實干中增長見識才能,讓青春在鄉村振興路上彰顯青年擔當。
四、實踐感悟
生于民、長于民,亦將立于民、服務于民。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為實踐團成員提供了一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深入鄉村、深入基層,去了解和觀察大學生村官的基層治理成效,聆聽他們服務鄉村振興的故事,在“行走課堂”中增長見識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