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中北大學“青春志愿,樂善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晉中福利院開展為期三天的志愿活動。
關愛特殊兒童,是兒童關愛保護服務的重要內容,體現人文關懷的溫度,是一項良心工程、社會工程。特殊兒童不是一個模糊的群體,而是無數鮮活的個體。他們有的亟待物資救助,有的呼喚心理疏導;有安全教育的需要,也有權益維護的訴求。暑期實踐團隊一行人懷揣著熱心與責任,與晉中市福利院取得聯系,希望通過他們的微薄之力,為那里的孩子們帶去歡樂與溫暖,在培養他們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與奉獻精神同時,傳遞社會的正能量,增進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理解。
7月9日實踐團抵達晉中福利院,指導老師前去與工作人員對接。實踐團隊領隊成員在福利院老師的陪同下與福利院的孩子們接觸和交流,建立初步的情感聯系,以便于幫助其他團隊成員更好地了解孩童的性格特點和身體狀況。指導老師著重強調,指導實踐團隊應當如何更好地與兒童們交流和溝通,以及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安全事項為主要內容,謹記安全第一的原則。在這以后,團隊全體成員首次與孩子們進行了接觸,在接觸過程中,之前的種種擔憂都被打散,孩子們需要的并不復雜,有的是簡單的擁抱,有的是想要一同玩耍,有的僅僅是聊天。當一群孩子圍繞著實踐團成員喊著:“抱抱”,一旁的輔導老師看著感覺甚是溫馨,幫他們記錄了美好的瞬間,雙方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兩個小時的相處,讓雙方進一步地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消除隔閡。簡單的接觸,促進了接下來的工作部署,實踐團決定未來兩天應當從各年齡段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出發,既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也賦予精神上的點點滴滴、時時處處體現關愛,用心用情為孩子們留下幸福的童年記憶。
次日,孩子們滿懷著熱情期待著團隊成員放映動畫片,在放映動畫片的過程中孩子們歡聲笑語被動畫情節深深的吸引。在給孩子帶來歡樂的過程中同時也教育了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隨后,在指導老師和實踐團隊成員的組織安排下,孩子們一同來到手工教室,一部分成員帶著孩子拼接搭建樂高,旨在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部分帶著孩子們制作橡皮泥手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通過雙手捏造出屬于他們的小物品。無論是真實存在還是虛擬想象的,都承載著他們對生活的無限憧憬和對未來的萬分好奇。最后一部分成員帶著孩子們繪畫,通過繪畫,能夠表達孩子內心的思考,激活了他們的思考和想象力。最后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帶著他們一下午努力過后的作品與實踐團隊成員進行了合影留念。隨著夕陽西下,活動也接近了尾聲。在畫室中孩子們依依不舍地與團隊成員告別,實踐團隊則與孩子們相互擁抱。在告別的那一刻,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溫馨與不舍。孩子們口中一句“你們要再來啊”,是對實踐團隊的最大肯定。他們知道,這次活動雖然結束了,但他們對孩子們的關愛和支持將永遠持續下去。他們期待著下一次的相聚,繼續與孩子們共同成長、分享快樂。每個人都是孩子成長的“環境”。推動形成了解兒童、尊重兒童、關心兒童、服務兒童的良好氛圍,讓社會各界的呵護作用化作陽光雨露,一棵棵幼苗就能得到滋養,更好茁壯成長。
在一張張孩童笑臉中,實踐團的福利院之行也緩緩落下了帷幕。這個充滿愛與希望的地方,縱使物質逐漸豐富,精神的空缺依舊無法滿足。在為期三日的短暫接觸過程中,實踐團隊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志愿活動為孩子們帶來愛和關懷,提供精神上的陪伴,促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每一個與孩子們相處的瞬間都如此珍貴而溫馨。這份愛與關懷需要持續傳遞,才能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溫暖與希望。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呵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正是國家所強調的。未來,他們將繼續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正能量和溫暖。
中北大學“青春新晉,樂善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