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中北大學“青春志愿,樂善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太原市萬柏林區杜兒坪街道葡萄苑社區舉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
志愿服務是潤物無聲的愛心善舉,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時代在變,志愿服務的項目在變,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永不過時。中北大學“青春志愿,樂善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承載這這份精神踏上了實踐任務的第一程———太原市萬柏林區杜兒坪街道葡萄苑社區。旨在通過調查問卷、“垃圾分類”主題宣講會形式,了解該社區垃圾分類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宣講會,進一步宣傳“垃圾分類,保護環境”的理念,助力社區環境美化,提高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
上午,“青春志愿,樂善同行”實踐團一行人到達社區后,與社區管理人員會面并講解了本次實踐活動的活動安排以及需要管理人員協同合作的部分。社區工作人員高度肯定了團隊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也很期待此次的合作,并提出將盡可能的滿足團隊所提出的需求,并積極協調相關事宜。在做好會場布置活動后,團隊成員們立刻投身于對社區成員垃圾分類了解情況的調查。
圖為實踐隊在開展調查問卷。通訊員曹然供圖
實踐團通過前期網上查閱收集公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態度及實施情況,通過多樣化的樣本選擇,最終確定了比較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團隊成員們自發分為三組,邀請社區的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年齡段人群填寫調查問卷。由于初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成員們在施展調查過程中出現了隊員語言表達不明確、社區居民文化水平不均等多種問題,問卷調查一度陷于困境,可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讓愈挫愈勇的隊員行為展現更加自然和流暢,為問卷調查打開了局面。最終收到了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問卷。其中問卷數據反應了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認識及態度,對垃圾分類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垃圾分類的習慣等。基于收集的信息,實踐團開展了“垃圾分類”宣講會,并積極邀請填寫調查問卷的居民參與進來。宣講結束后開展了知識測試,以此來檢驗宣講的具體成果,在場參與的居民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側面證實了志愿活動的積極社會意義。
圖為實踐隊舉行“垃圾分類”宣講會。通訊員曹然供圖
垃圾分類是普通民眾最能直接參與的環保方式之一,大力宣傳垃圾分類,能普及環保與垃圾的知識,提升全社會對環衛行業的認識,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習慣,引導居民變廢為寶,提高垃圾利用率,倡導居民盡量減少產生垃圾。此外,通過此次全方位的宣傳調研,成功地將“垃圾分類”的理念講給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作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每一張稚嫩的臉龐,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相信此次宣講會會在這些孩子的心中埋下“保護環境”的種子,終有一天生根發芽。
本次實踐活動結束后,指導老師和實踐團隊一起召開了總結交流會,一同分享了當日的所知所感,同學們各抒己見,就第一天的切實體會表達了自己的建議。老師就同學們提出人員任務分配,任務施展方式方法等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同時,對實踐過程中顯露出的團隊凝聚力不夠強與團隊目標不夠清晰方面,指導老師進行了心理疏導以及團隊默契磨合,得到了較好的反響。結合本次活動的經驗,會上對次日的行程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規劃和部署,為接下來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準備工作。
圖為實踐隊在召開總結交流會。通訊員曹然供圖
此次有關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得到了社區居民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居民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活動,自身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將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行動中來,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生活垃圾不斷增加,因此實行垃圾分類,需要每個人都積極參與進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住環境將變得更加干凈整潔。團隊成員的專業講解和熱情應對,讓這次垃圾分類宣講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圖為實踐隊合照。通訊員曹然供圖
通訊員曹然
中北大學“青春新晉,樂善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