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揚州大學農學院學生組成實踐團在江蘇省泗洪縣張洪程院士創新試驗基地內展開了為期一個水稻季的勞動實踐。基地位于泗洪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智慧園區內,耕地面積約9.7萬畝。該基地由泗洪縣政府和揚州大學于2020年11月聯合創建,主要致力于發展優質稻米產業,促進現代高效稻米產業發展,打造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加工集散中心。基地配套建設600余平方米辦公區、團隊宿舍、食堂、4100余平方米農機庫及能夠滿足團隊科研要求的實驗室及品鑒室,同時購置了無人駕駛拖拉機、測深施肥無人智能插秧機、無人植保機、九道工序種植機、平地機等農機新型裝備。
實踐團步入基地技術展廳,先進農業技術的展示讓他們眼界大開。在智能溫室模擬區,成員們驚嘆于環境控制系統的精準與高效,它能根據作物生長需求自動調節溫濕度,實現全年無休的精準種植。水肥一體化演示區,智能滴灌系統根據土壤濕度及作物需水需肥情況,自動配比并精準輸送,既節水又高效。而在無人機植保展示區,成員們觀摩了無人機如何在空中靈巧飛行,進行精準的病蟲害防治作業,其高效便捷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展廳還展出了各類智能農機具和農業物聯網技術,讓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激發了他們投身農業科技創新的熱情和決心。
(團隊成員參觀農業技術展廳)
隨后,實踐團成員全情投入到了水稻苗期培育的勞動中。他們分工協作,有些人負責育苗盤的準備,小心翼翼地鋪上育苗土;有些人則專注于播種,將一粒粒稻種均勻撒在土上,再輕輕覆蓋一層薄土。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踐團學會了如何調控溫室內的光照和溫度,確保水稻苗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成員們還親手參與了灌溉和病蟲害監測,體驗了科技與傳統農藝結合的現代化農業實踐。這次親身體驗,不僅讓實踐團成員深刻理解了水稻苗期培育的精細與不易,更讓他們對農業勞動的艱辛與農業科技的神奇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團隊成員進行育種實踐)
隨著夕陽西下,實踐團的農業體驗之旅也接近了尾聲。在基地的告別儀式上,成員們分享了這一天的收獲與感悟。他們紛紛表示,通過親手參與現代農業生產,不僅深切體會到了科技在農業中的巨大推動力,更對農民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創新有了新的敬意。實踐團團長總結道:“今天,我們不僅學習了農業知識,更收獲了對勞動的尊重與熱愛,這份經歷將是我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實踐團與基地工作人員合影留念,記錄下了這段難忘的時光。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對未來的憧憬,實踐團踏上了歸程,心中滿是對農業美好未來的無限期待和對科技助力農業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