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設繪藍圖,沂蒙三農探新途
發布時間:2024-09-06 閱讀:
在國家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下,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我們一行9人,一支由多學科學生組成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近日深入沂蒙革命老區,開展了一場以“探索鄉村建設新路徑,助力沂蒙三農問題解決”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調研,深入了解沂蒙地區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現狀,希望可以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戰略提供科學依據與創新思路。
我們在為期一周的時間里,走訪了沂蒙山區一個鄉鎮的多個村落,通過深度訪談、參與式觀察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收集了一手資料。調研內容覆蓋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民收入增長及生活水平提升等多個關鍵領域。
在農業產業結構方面,調研發現沂蒙地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正積極探索特色種植業與生態旅游業相結合的新模式,如沂蒙山小蜜桃、金銀花等特色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以及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不過也存在著旅游開發比較滯后,知名度較低,管理較為混亂等相關問題。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調研團隊注意到近年來政府加大投入,村村通公路、安全飲水工程、電網改造、沼氣改造等項目有效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但仍然存在老房多年失修、新房違建、房屋占用公路等問題。
針對農民增收問題,調研發現,近些年一直在宣傳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電商平臺的運用,以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然而,因為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進城務工,老年人沒有精力實踐,相關措施均未能有效實施,農村仍舊存在老齡化嚴重、個體小農為主、農業入不敷出等問題。
在農民生活方面,農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仍舊存在少數農民極度貧困、農村老齡化嚴重、鄉村教育和衛生條件滯后、部分老年人生活沒有保障等問題。
通過這幾天的實地調查,我們充分了解到了沂蒙地區鄉村的具體情況,在深入的走訪過程中,我們一直秉持著“知農愛農”的西農精神,和農民建立深厚友誼,感受到了沂蒙地區人們的親切善良,并且我們有幸參觀了當地的“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紀念館”,學習到了當地的紅色精神,被革命先烈的英勇品質深深感動。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研,能夠為沂蒙地區的三農問題解決貢獻一份青年智慧和力量,同時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國家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去。
此次調研活動的成功開展,不僅是對沂蒙地區“三農”問題的一次深入剖析,也是對家鄉的一次深入了解,能夠讓我們自己看清家鄉的發展,利用所學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學院沂蒙地區調研隊 來源:實地調查、網絡資料查詢
社會實踐推薦
- 紙韻剪影:福建造紙剪紙非遺體驗之旅
- 這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我們來到了福建省將樂縣的文化館,從書籍記載中了解西山紙的制作技術并欣賞非遺造紙。我真正感受到了造紙
-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