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迎著清晨的細雨,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一群懷揣夢想的大學生開啟了前往商洛市二龍山水庫的社會實踐之行。這次社會實踐不僅是對知識的探索,更是對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深刻體驗。
位于商洛市商州區板橋和麻街兩鎮境內的二龍山水庫是丹江流域重要的蓄水工程,既擔負著商洛市的城區供水任務,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點水源涵養地。
踏足水庫,感受自然之韻 二龍山水庫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城區西北部,丹江上游,水庫大壩高63.7米,總庫容8000萬立方米,最大水面5490畝,平均水域面積3420畝,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商洛的大地上。
實踐團成員一到這里,就被那清澈的湖水、連綿的山脈和豐富的生物所吸引。漫步在湖畔,感受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商山洛水的寧靜之美。
政策引領,完善水源保護機制 二龍山水庫自1973年建成以來,在防洪、發電、灌溉、城市供水、水產養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庫區年均向下游河道生態供水9000余萬立方米,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出了積極貢獻。
實踐團首先來到了二龍山水庫管理處。
在管理處工作人員的介紹與實踐團隊查詢相關資料后,實踐團了解到近年來,商州區委、區政府積極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高度重視二龍山水源地保護,把二龍山水源地保護當作重要政治任務、重點民生工程、重大環保舉措來抓。
當地政府按照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對二龍山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存在的7大類34個問題實現了清零,確保二龍山水庫地表水水質常年達到地表水二類以上,甚至有些指標可以達到地表水一類,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做出了商洛貢獻。
通過劃定了保護區邊界矢量圖,并實行物理隔離,實現二龍山城市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全封閉管理;配套建成公路沿線導流管(槽)12269米,應急池32個,有效防治了交通穿越帶來的污染;采取政府回購和幫助就業的方式,將36艘游渡船拖離上岸,解決了游渡船污染問題;設立了限行站,并建成丹江構峪口水質自動監測站,取締農家樂20余戶,杜絕旅游、游泳和垂釣等行為。與西工大科技人員展開合作,采用仿生魚在二龍山水庫實時監測水質,確保高質量水源輸送到京津冀地區;成立二龍山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站,安排專職人員,開展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常態化巡查和監管;建立了公安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動執法機制,全面提升綜合執法能力,建立長效保護機制,切實保障城市飲用水源地環境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精細管理,整改環境違法行為。提高群眾知曉率,先后印發二龍山水庫飲用水保護倡議書1萬多份,受教育群眾達5萬多人次,增強了群眾保護水源地的行動自覺。
近年來,商洛市全域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淘汰落后產能,關閉污染企業,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的保護力度,扛穩扛牢水資源保護的政治責任。這里的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周邊山嶺上的森林得到有效管護,奔流而過的丹江水變得更加清澈甘甜,確保了“一江清水”永續北供。
深入調研,親身實踐體驗 在水庫管理人員的指引下,實踐團于附近村鎮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研。調研記錄水庫水質數據、土壤質量、動植物分布情況等,全面了解二龍山水庫的生態環境現狀,以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投身環保行動,發放調研問卷,統計附近村鎮居民生計現狀與環保政策落實情況,宣傳“兩山理論”與南水北調的商洛貢獻。
結語 “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習近平總書記言語諄諄,承載著對當代青年最深的關愛。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在社會實踐的調研躬行中,實踐團成員們不僅學到了水質監測專業知識,還收獲了寶貴的人生經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腳步丈量的土地更促使實踐團深刻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更加堅定了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決心和信念。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未來,實踐團成員們將帶著社會實踐的寶貴經驗,繼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敢為人先、敢于突破,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