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嶺的懷抱中,有一個美麗的梁坪村。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一泓清水更是宛如畫卷中的靈動之筆,它就是閔家河,丹江之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2024年7月15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酌水知源”暑期社會實踐團尋根溯源,首先來到了丹江源頭第一村——梁坪村。
到達商洛市,穿過麻街嶺隧道,經過紅門河、黑龍口,進入閔家河流域。一路天色陰沉,絲絲涼意,遠山霧靄,溪流潺潺。時而蒙蒙細雨,給山村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實踐團聯系到閔家河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志印,他告訴我們這里原來有三個自然村:里程、梁坪、石牛。撤村改制后,三村合一成為現在的閔家河村。
“閔家河村肩負著守護丹江水源輸送京津第一關隘的重任,為持續保持水源優質,全村壓實保護責任,強化綜合治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張書記向實踐團隊詳細介紹了閔家河村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多年來所作出的努力。
政策規范引領。近年來,商洛市政府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力度,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積極調整產業機構,減少污染排放,嚴禁亂砍濫伐,停止開山采礦,嚴禁攜帶火種進入山林。投入資金整治水源地保護區內的各類問題,確保水質常年穩定達標。
專人專職專崗。設立專門水源監管人員以及河道清理人員,做好本轄區水利設施日常巡查、定期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加強對水資源的清潔和保護。
制度監管保障。制定完整的水源地巡查保護制度、投訴舉報制度,杜絕在水源地附近亂搭亂建、亂堆亂倒、非法盜水或違規占用水資源。
基礎設施建設。建起了垃圾填埋場和污水處理廠,安裝了100個垃圾桶;建成了公共浴池、環保廁所、以及2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廣場,安裝了36盞太陽能路燈。
基層群眾力量。村民們自發投身到水源保護的行動中。從源頭抓起、精心呵護每一條溪流、每一眼泉水,成為梁坪村村民的共識。
在閔家河村,人們深刻領悟到“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要意義。一方面是自然水源的清潔與可持續、“中央水塔”的守護與傳承,另一方面是奉獻精神的代代延續與全新闡釋。
交談過后,實踐團成員弘揚志愿服務精神,開展實踐公益行動,與水管員、村組志愿者們一同清理河道山路、撿拾垃圾,守護碧水青山,領略當地村民水源保護的執著與擔當。發揮專業知識技能,為村民們宣傳普及國家生態環保政策,盡其所能修理農用工具、家電,向村民們發放調研問卷,在親身實踐、調研中長見識、學本事、作貢獻。
實踐團成員汲取精神力量,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將保護生態、愛護環境觀念傳遞下去,讓一泓清水永遠流淌,為大自然增添更多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