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著對鄉村的深切情感與對知識的深切渴望,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的“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黨建引領美麗經濟”鄉村實踐團,于8月15日炎炎夏日中啟程,前往泰興市毛莊村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他們以青春的活力和滿腔的熱情,深入鄉村基層,致力于探索以文化為引擎,驅動鄉村振興的新策略。此行,他們將親眼見證黨建引領下,鄉村經濟如何煥發勃勃生機,美麗鄉村圖景如何徐徐展開,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青年學子的智慧與力量。
一、初識毛莊,望鄉村新貌 汽車緩緩駛入毛莊村,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農舍、綠意盎然的田野……美麗的鄉村風光讓同學們感受到新鮮的氣息。到達后,團隊首先參觀了毛莊村村委會,這里是鄉村治理的核心,也是了解毛莊村的第一站。
圖為實踐團隊成員合影 汪子涵 供圖
走進村委會大樓,濃厚的鄉村文化氛圍撲面而來。大廳里,一塊塊展板詳細介紹了毛莊村的歷史沿革、發展成就與未來規劃。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參觀了村民調解委員會、電商服務中心、鄉賢館、村史館及村務公開欄。
在村民調解委員會,同學們了解到這里是解決村民矛盾糾紛的重要場所,體會到鄉村治理中“和為貴”的傳統文化精髓和現代社會治理理念的有機結合。
電商服務中心通過現代化電子商務平臺,將毛莊特產銷往全國,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購物車的無縫對接。
鄉賢館和村史館展示了毛莊村深厚的文化底蘊。鄉賢館中陳列著歷代鄉賢的生平事跡,村史館則記錄了毛莊村從貧困到繁榮的歷程。讓同學們親身感受村莊的發展變遷。
村務公開欄會定期公布村莊的財務狀況、政策文件及重要事項。這種公開透明的做法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二、深入訪談,聆鄉村心聲 為了更深入了解毛莊村的振興之路及村民生活,同學們與村民代表和駐村干部進行了友好訪談。
幾位村民代表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村莊的變化。從過去泥濘的小路到如今的水泥大道,從破舊的土坯房到寬敞明亮的磚瓦房,從傳統農業到現代化種植養殖技術,村民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駐村干部,包括村委會主任和鄉村振興指導員,詳細介紹了毛莊村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現狀。他們談到,在面對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的挑戰時,毛莊村通過土地外包和發展特色文旅產業,既解決了勞動力問題,又推動了經濟多元化發展。在黨建引領下,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在訪談中,同學們與駐村干部還討論了毛莊村未來的發展規劃。毛莊村將繼續堅持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和黨建引領美麗經濟的理念,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動鄉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還希望加強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入更多優秀人才和技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三、實地探訪,見特色產業風采 為直觀感受毛莊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狀況,同學們前往紅梅特色文旅產業園和魚塘進行了實地探訪。
圖為夏主任帶領團隊成員參觀梅林 汪子涵 供圖
午后,實踐團隊來到毛莊村特色產業園區——紅梅特色文旅產業園。盡管正值盛夏,紅梅尚未開放,但整個產業園已展現出勃勃生機。錯落有致的梅樹間綠意盎然,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冬季風貌。同學們在鄉村振興指導員夏主任的帶領下,漫步園區,對紅梅的種植和養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夏主任介紹,毛莊村的紅梅不僅有觀賞價值,更因其經濟價值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許多梅樹被精心培育后,遠銷各地。
毛莊村紅梅特色產業的發展模式獨特——集體經濟與私營經濟相輔相成,推動了產業園的繁榮。村集體通過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確保紅梅種植的規模與品質,同時通過集體分紅保障了留守老人和弱勢群體的生活;鼓勵企業家承包土地,引入先進技術、市場資源和青年勞動力,實現產業升級與品牌打造。這種模式既發揮了集體經濟的規模效應,又激發了私營經濟的活力,大大緩解了青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為產業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了提升紅梅特色產業的知名度,毛莊村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燒烤節成為亮點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夏主任介紹,未來將舉辦更多以紅梅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如梅花攝影展、詩詞朗誦會等,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也能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蘊。
魚塘是毛莊村的另一道風景線。水質清澈、魚肥環境優美。魚塘養殖作為毛莊村的傳統產業,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得到快速發展。傳統養殖技術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實現了養殖效率的顯著提升。科學喂養和水質監控技術保障了魚兒健康生長,同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其貫穿于漁業產業鏈各環節,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魚塘吸引游客前來垂釣,并體驗漁業生產和農耕文化。漁家樂等休閑旅游項目也得到了發展,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夏主任表示,未來還將引進水上滑板等娛樂設施,進一步開發文旅產業。
圖為毛莊村的魚塘養殖風光 汪子涵 供圖
四、感悟思考,共繪鄉村振興藍圖 通過對泰興市毛莊村的實地考察與深入調研,同學們發現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毛莊村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其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毛莊村結合自身區位優勢,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功打造了紅梅特色文旅產業園和水產養殖業兩大支柱產業。這些特色產業不僅為村民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還促進了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脫貧攻堅成果顯著: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和實施精準脫貧策略,毛莊村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經濟發展與產業多元化齊頭并進。村民們享受到了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脫貧致富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
黨建引領與文化賦能相得益彰:在毛莊村的鄉村振興過程中,黨建引領發揮了核心作用。村黨組織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治理能力、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文化賦能作為重要力量,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方式,提升了毛莊村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激發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村民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在黨建引領和文化賦能的雙重作用下,毛莊村村民的精神風貌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們勤勞致富、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蔚然成風,淳樸的鄉風構建了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在此次實踐中,同學們深刻感受到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無論是村委會的決策執行,還是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都離不開黨組織的堅強領導。特別是在面對老齡化和勞動力外流的挑戰時,黨員干部們迎難而上,積極探索適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路徑。通過土地流轉和產業融合,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領村民共同奮斗,推動鄉村振興。同時,文化賦能對毛莊鄉村振興也有著重要意義。毛莊村淳樸的鄉風構建了和諧的鄰里關系,塑造了村民勤勞、善良的品質,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基礎。文旅產業的興起體現了文化賦能的直接作用,毛莊村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將文化與旅游結合,打造了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成為脫貧致富的一大助力。最后,同學們對毛莊村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毛莊村應繼續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與持續推進。同時,繼續深入挖掘和發揮文化資源優勢,不斷創新文旅融合模式,推動鄉村經濟的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此外,還應進一步完善群眾參與機制,充分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與發展潛力,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這些建議為毛莊村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最后,同學們表示要將這次社會實踐的經歷和感悟與更多的同學分享,以此為契機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 何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