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范圍內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安徽工業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赴太湖鄉村振興實踐團隊于2024年7月16日踏上了前往安慶市太湖縣大石鄉鄉村,旨在通過實地調研與服務活動,探索并踐行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此次行動不僅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
深入調研,了解實際需求
圖為實踐隊員在田間調研。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彪 攝 |
實踐團隊首先深入大石鄉的田間地頭,通過與當地農戶的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生產方式和面臨的困難。團隊成員們走訪了數十戶農家,詳細了解了當地的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的生活情況。通過調研,團隊成員們發現,盡管大石鄉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較好的農業基礎,但任有部分村民由于信息閉塞、生產技術落后,農產品難以打開市場,村民增收困難。
發揮優勢,提出解決方案
圖為實踐隊員打掃社區環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彪 攝 |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實踐團隊成員結合各自所學的知識,提出了一些建議與改善方案。實踐團隊為農戶提供了一套農產品產銷對接方案,建議農戶在現有的合作社和電商平臺的環境下再結合當下流行的短視頻平臺通過直播和發布短視頻等方式進行農產品宣傳,將產品通過平臺直接售賣到顧客手中;建議農戶通過品牌包裝和網絡營銷等方式,提升大石鄉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踐團隊行走在山間結合當地的生態修復項目和旅游業發展情況向村里貢獻了環境治理和生態旅游發展的一些不同意見,旨在保護好泊湖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開發鄉村旅游,增加村民的多樣化收入來源。
實地操作,克服重重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推進理論創新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內的空想,必須堅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發展真理,用實踐來實現真理、檢驗真理”。實踐團隊不僅停留在理論規劃層面,還積極參與到實地操作中。在幫助農戶使用電商平臺進行產品推廣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親自拍攝產品照片,編寫產品描述,還組織培訓課程,教授農戶如何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營銷推廣,突出產品特點。同時,團隊成員還參與到環境治理項目中,與村民一起清理湖泊中的垃圾,參與種植水生植物,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文化振興,傳承紅色基因
歷史文化,是歲月的沉淀,是文明的基石,是人類的寶貴遺產。除了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實踐團隊還特別關注大石鄉的文化建設。深入了解了大石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紅色革命歷史,通過采訪當地老人、整理歷史資料,挖掘出一批鮮活的革命故事。團隊成員們還與當地學校進行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教育活動,向青少年講述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激發了青少年對家鄉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總結成果,展望多彩未來
經過的實踐活動,安徽工業大學“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實踐團隊為大石鄉的鄉村振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和方案,取得了一些實質性的成果。環境治理項目初見成效,泊湖生態環境初步得到一定的改善;紅色教育宣傳活動受到當地的支持。這些成果的取得,不僅展現了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也為大石鄉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希望。
實踐團隊的同學們表示,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在校園里,他們接觸到的往往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社會實踐則讓他們有機會走出校園,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通過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他們了解到了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從而拓寬視野,增加了見識。并且,社會實踐還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他們接觸到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群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和愛心,他們也更加愿意關注社會、關注他人,并努力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所以他們將繼續關注大石鄉的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