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學習安徽歷史。近日,安徽工業(yè)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社會實踐隊赴安徽博物院等地參觀學習,開啟了一場穿越歷史與文化的奇妙之旅。安徽省博物院,這座集自然、歷史、社教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博物館,不僅是我省的文化瑰寶,更是國內外游客爭相探訪的文化圣地。上午十點,實踐隊員們抵達安徽省博物院,一股莊重而肅穆的氣息撲面而來。安徽博物院建筑造型滄桑厚重,外墻采用類似青銅鼎的卷紋設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座歷史的豐碑,彰顯著徽派建筑的獨特魅力——“四水歸堂、五方相連”。實踐隊員們站在安徽省博物院的大門前,無不不被這一現(xiàn)代與歷史激烈交匯的建筑藝術而吸引。
進入安徽省博物院,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映入眼簾,都是古代安徽古代勞動人民們智慧的結晶,從安徽史前文明到古代農(nóng)具,展現(xiàn)著安徽歷史之悠長,文化之厚度。實踐隊員駐足觀看,欣賞游覽,與歷史文物進行心靈上的溝通。在眾多展品中,鑄客大鼎無疑是最為耀眼的明星。這尊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巨鼎,氣勢恢宏,令人震撼。鼎身上刻有精美的蟠螭、饕餮紋路,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非凡智慧。據(jù)說,毛主席也曾親自來此一睹其真容,足見其珍貴程度。
圖為安徽省博物院藏品鑄客大鼎 大學生網(wǎng)報通訊員 鄭玉程 攝
隨后,實踐隊員們參觀了安徽省博物院內的徽州古建筑文化,徽州古建筑展通過水口、牌坊、祠堂、民宅等單元,全面展示了徽州地區(qū)獨特的人文歷史風貌和古建筑藝術特色。氣勢恢宏的徽州古建筑讓實踐隊員們駐足許久,欣賞著徽州文化所獨有的白墻碧瓦的攝宏大古建筑群,感嘆于古徽州的獨特建筑美。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了解徽派文化 大學生網(wǎng)報通訊員 鄭玉程
實踐隊員們在了解徽派文化時,有一項非文化遺產(chǎn)讓實踐隊員印象尤為深刻,古徽州的木刻技藝尤為高超,其中的木刻作品精細美妙,反映著古徽州人民的真實生活面貌形態(tài)。木雕文件做工精細,一刀一刻之間反映著徽州人民身上所蘊含的耐心與精細。實踐隊員游覽于文物作品之間,徽州文化的形態(tài)造型美在實踐隊員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讓實踐隊員們贊嘆于木雕技術的高超絕倫。
安徽博物院作為一座文化殿堂,擁有著陶冶性情,輸送特殊文化的獨特魅力,它不僅是一座收藏和展示歷史文物的寶庫,更是一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平臺。在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默默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圖為文物《木雕人物窗欄板》 大學生網(wǎng)報通訊員 鄭玉程 攝
此次安徽省博物院的參觀之旅,不僅讓實踐隊員們增長了對徽州文化的見識了解,體會到了安徽當今的騰飛發(fā)展,更激發(fā)了實踐隊員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自豪。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些文化殿堂將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的教育作用,為更多的人們帶來知識的啟迪和文化的滋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