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項目千支團隊,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嵊利在望”實踐團與當地農發行、團委、非遺工作室合作,前往浙江嵊州深入調研其“黨建+村集體+非遺工作室”的融合發展模式。
黨繪藝術藍圖,鄉織發展新夢
在當地農發行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劉文西美術館與小昆村。在美術館,成員們體悟劉文西先生的人民藝術家精神,于心中立起一位偉大的黃土派人民藝術家的形象豐碑;在小昆村,成員們探索了“旅游+”發展模式,深入了解其利用“文化多樣性”+“數字化科技化”新動力的路徑。參觀后,團隊成員與負責人就宣傳以及團隊調研的融合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而親切的探討。
團隊成員受農發行相邀,參觀劉文西美術館并與負責人合影留念
越劇古韻揚鄉野,非遺文化潤心田 團隊在嵊州文創主題館對非遺業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感受后,又踏上了探索非遺與嵊州融合發展之路。越劇博物館是承辦研學項目的重要場所,成員穿梭于黑瓦白墻間,品味越劇的歲月沉淀,感受不變的古典韻味。此外,團隊在博物館內重點開展了《民法典》相關普法宣講,反響極佳。
團隊先后走訪了根雕廠、泥人宓工作室、攀登竹編工藝廠。在與馮全良先生、張鋒焱爺爺、宓風光先生、斯浙鵬先生的交流中,成員們進一步理解了多數非遺人面臨的困境。成員們也意識到“黨建+村集體+非遺工作室”的融合發展模式有可能成為困境的破解之法,即讓非遺工作室集合起來,在黨建的引領下,以村集體為單位聯合發展,這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傳統非遺技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團隊成員于文創園進行參觀學習
![](/d/file/193f088ad68640334f0b83a51d3f2a24.png)
團隊成員與宓大師在其工作室會談
團隊成員于越劇博物館準備宣講
枇杷盈枝興鄉野,集體聚力筑家園 近年來,深藏紅色基因的沙園村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制定了“向文明單位看齊,以創建優環境,以創建優秩序,以創建促服務,以創建抓發展”的文明單位創建目標。團隊在沙園村開展書記會談和普法宣講。未來沙園村還將被建設成抗戰遺址村,成為發掘和傳承紅色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深入學習嵊州“黨建+村集體”的運作模式、宣講黨的“三農”理論、助力宣傳嵊州白沙琵琶,團隊專門聯系到了嵊州白沙枇杷專業合作社社長陳順軍先生。在會談過程中,成員詳細了解了目前村集體的運作模式,并與陳先生就枇杷的商標設計、包裝設計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
實踐團在沙園村與村書記進行討論合影
通過黨建引領、村集體智慧與非遺資源深度融合,探索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新路徑。黨建確保方向正確,團隊與村民緊密互動,落實政策。村集體整合資金、技術、市場資源等,助力村民增收。非遺傳承方面,加強宣傳推廣,構建多元平臺,提升文化自信與保護意識。嵊州“黨建+村集體+非遺工作室”的融合發展模式,針對非遺發展難題,融合地方特色,將全面推動嵊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及組織振興。
文案:繆雨汐 綦垚欣
攝影:黎宇豪 繆雨汐 陳思思
團隊名稱:“嵊利在望”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