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其中不乏黨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為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深入探訪紅色基地,學習紅色歷史,體味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2024年7月11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科院“紅色基因深植八皖,奮進五年再啟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志愿者來到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本次的學習任務主要是了解新四軍的起源,切身體會革命先輩們的光輝業績,吸收鐵軍精神并進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品德修養和黨性錘煉。
進入此紅色基地,映入眼簾的便是位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外部軍部廣場的最西端的6位新四軍領導人雕塑像,他們分別是葉挺、項英、張云逸、袁國平、周子昆、鄧子恢。栩栩如生的雕像反映出的恰是新四軍成立之初的雄赳赳氣昂昂。
走入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便可看到,序廳佇立著葉挺將軍帶領將士們策馬奮戰的群雕以及軍委主席江澤民寫下的,標為紅色的五個大字“鐵的新四軍”,給人一種總的整體感,頗令人震撼?偟恼故窘Y束,接下來便是分。從各個方面,通過豐富的圖片文字,逼真的實物陳列以及真實記錄的影片等等,更加全面地介紹了新四軍在巖寺這樣一個八省紅軍游擊隊的集中地、新四軍的成軍地、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出征地的種種作為。志愿者們得以知曉軍政的訓練,軍隊內部的廉政,開展的抗日救國宣傳,似葉挺與汪五婆之間的深厚軍民情這般紅色的氛圍與歷史。
最后原路返回,志愿者們再次站在了序廳中的群像之下,不同于剛開始聽講解員講解所獲得的基本史實,這一刻望向群像中的一張張面龐,仿佛多了些什么,每個人心中都有答案,必是那一抹莊嚴的紅。總總分分,分分總總,最后也形成了閉環,給這一次的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之旅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在這樣令人熱血沸騰的學習中,一上午的時間轉瞬即逝,志愿者們被革命先烈那對抗日戰爭的寧死不屈,對中華名族的救亡圖存,對未知的未來充滿的如星火般耀眼的希望深深打動。雖然新四軍在巖寺集中整編的時間短暫,但是這無法掩蓋巖寺作為新四軍軍史中的一份重要意義。那是一段血火交織的難忘歲月,也是一段氣貫長虹的光榮軍史!當人們走出紀念館,曾經的熱血、無畏、勇敢、不屈仍可以交織出一副紅色的新四軍軍景,播放在人們的心中。
巖寺的紅色文化濃厚,乃至今日的人民群眾心中仍存有那軍民魚水情,紅色的血脈會不斷地傳承下去,紅色的基因久久不絕,滾滾時間也無法抹去。巖寺新四軍舊址紀念館等等紅色文化會如同薪柴,每時每刻點燃著巖寺這樣一個紅色的大火爐。在接下來的社會發展中,巖寺會以昂揚的姿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圖為紀念館門口的新四軍領導人雕塑像。鄭科 供圖
圖為舍會山會議。鄭科 供圖
圖為葉挺與汪五婆的故事。鄭科 供圖
。ㄍㄓ崋T 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