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以科技為引領推動農村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7月17日,山東理工大學硅小蒜科技助農團前往淄博市姜廟村對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進行走訪調研。通過走訪調研,旨在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境友好性,了解農作物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圖為硅小蒜科技助農團成員在姜廟村的合影
通過走訪調研,助農團發現姜廟村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以試驗為主。由于玉米的市場價格通常較穩定,且近年來有上漲趨勢,而大豆價格受市場供需影響波動較大,因此玉米的畝產量通常高于大豆,尤其在氣候適宜、管理得當的情況下,玉米的產量潛力更大,所以大多數農戶仍是以只種玉米為主,并且村里的承包戶也以玉米為主。
圖為硅小蒜科技助農團成員向農民了解種植情況
姜廟村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以試驗為主,還沒有進行普遍推廣。但硅小蒜團隊在實地考察中發現了問題。農民認為由于玉米和大豆生長期不同,玉米先種,大豆后種,導致在種植大豆時,機械會損壞已經布置好的水管,播種存在困難。農戶認為用人工使用手推車進行種植大豆,雖然也能達到種植效果,但是人力種植相對較慢,種植時間延長對農作物生長帶來一定不利影響。
圖為硅小蒜科技助農團成團向農民介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的優勢
為了讓農民了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的種植,硅小蒜科技助農團的成員向農民介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的種植的目的以及它的優勢。在向農民介紹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種植的目的及優勢過程中成員們提到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種植主要是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強作物抗逆能力、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的同時多收一季大豆。
圖為姜廟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物種植田地
在硅小蒜科技助農團成員深入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姜廟村這里不僅環境整潔、空氣清新,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村民們對衛生管理的細致入微與高度自覺。首先,村莊內設置了清晰明確的垃圾分類站點,每個站點都配備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對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大類。這種直觀的分類方式不僅方便了村民投放垃圾,也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準確率。此外,將廟村還制定了詳細的垃圾分類宣傳手冊和指南,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和重要性。他們將清潔工作視為一種社區榮譽,通過精心設計的分工體系,確保每一寸土地都得到悉心照料。
圖為姜廟村環衛一體化信息公示欄
這次調研,不僅是對玉米大豆復合種植技術的一次深度探索,更是科技與農業、教育與實踐完美融合的生動寫照。未來,硅小蒜科技助農團將繼續秉承初心,勇擔使命,以科技為翼,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共同書寫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