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培養青年大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來自臨床醫學系23級1至3班團支部的十名同學組成了“醫夢同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由臨床醫學系輔導員王麗擔任指導老師并帶隊,7月6日至7月12日期間,前往合肥市蜀山區城西橋家園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并針對“睡眠質量對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實地調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老年群體得的地位日益提升,但睡眠質量成為了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團隊成員們致力于探究其中關聯,在三下鄉期間開展眾多活動為社區老年人們普及健康知識,提高睡眠質量。
一、健康睡眠,星光計劃
為切實了解城西橋家園居民的睡眠狀況,在活動開展前期,團隊成員們前往城西橋家園進行宣傳,開展線上線下兩種形式進行健康睡眠打卡活動,線上共拉入208人參與活動,線下共統計參與人數達500余人,在7月5日至7月15日期間,定時記錄統計居民們的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覆蓋面較廣,大大提高了所得數據的準確性,同時,老年人們也積極參與其中,并對此活動給予高度評價,表示贊揚。
二、炎炎夏日義診行,濃濃真情潤人心
團隊成員們堅持在7月6日至7月12日的每天上午前往城西橋家園的不同組團進行健康義診,不論風雨,不論曝曬,都會前往社區進行血糖與血壓的測量,同時,面對老人的詢問,成員們都耐心解答,充分地將自身所學運用于實際。與此同時,團隊成員們就睡眠問題發放調研問卷,針對老人們存在的睡眠健康問題提出建議,極大地促進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居民們對于睡眠的重視程度。
![](/d/file/ab9d23cc37a57f09578f7a4a396ef321.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進行義診。孫一鳴供圖
三、童心向陽學健康,暑期課堂智慧長
7月9日上午,團隊成員們前往長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照顧服務中心托管的孩子們。他們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個關于睡眠知識和的小課堂。小朋友們分享了平時的睡眠習慣,糾正了對睡眠認知的誤區,并深刻認識到了睡眠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同時成員們也準備了紅色文化的教學,讓孩子們聆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文化,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讓黨在孩子們心中發芽。
四、難忘崢嶸歲月,不改軍人本色
7月9日下午,團隊成員們來到夢園小區拜訪89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李思珍,走近“最可愛的人”,重溫崢嶸歲月,共敘魚水深情。聽著李爺爺的事跡,感受著李爺爺波瀾壯闊的一生,我們都對他敬佩不已。李爺爺也對新時代大學生提出了許多期冀,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們成為人才,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更多地向‘高,新,尖’方向發展,為第二個100年目標奮斗。
![](/d/file/9744804f6a28145c74ff89267b960e96.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李思珍爺爺的合照。孫一鳴供圖
五、艾草細織安眠夢,長者巧手傳溫情
7月10日下午,在團隊成員們的指導下,社區居民們自己動手制作了香囊,在穿針引線中,將中藥材裝入香囊中。香囊內填充了艾葉、白芷、薄荷等具有安神功效的藥材,成員們還向大家分享了香囊的寓意和作用:香囊中的藥材可以釋放出淡淡的香氣,有助于舒緩情緒、改善睡眠。
![](/d/file/16ed6f0555c9afc29774e11ebc8aa7f5.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幫助老人制作香囊。孫一鳴供圖
六、愛心慰問敬老院,行動溫暖老人心
在7月11日上午和7月12日上午,冒著風雨,團隊成員們分三組分別前往不同社區的獨居老人家中,代表社區進行慰問走訪并為老人們送上一些夏季必備的藥品和生活用品。在7月11日下午,成員們也前去敬老院為當地老人提供血壓、血糖的檢測以及健康咨詢,為老人們送去溫暖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七、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
7月12日下午,團隊全體成員前往大蜀山烈士陵園,參觀烈士紀念館,瞻仰烈士遺容,感悟烈士精神,為烈士們獻花,向烈士們致敬。成員們紛紛展現出自己對烈士先輩的崇高敬意與傳承先輩意志的決心。
![](/d/file/11d34775ca453b59ec5a1d8fd4e20af7.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觀烈士紀念館。孫一鳴供圖
星河入夢,晚霞添彩。“三下鄉”社會實踐已經落下帷幕,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會一直延續下去。此次“三下鄉”活動結束后,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努力增長才干,肩負歷史使命,勇擔社會責任,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成長,在實踐中磨礪,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d/file/2ec93e153212812060e1509c2f71c7e3.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合影。孫一鳴供圖